導讀:當地時間11月13日晚間,法國巴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恐怖主義襲擊。當許多人擔心將于11月30日至12月11日召開的氣候變化大會是否會推遲時,法國外長法比尤斯在14日宣布:巴黎氣候變化大會將如期舉行。
與反恐一樣,解決氣候
問題同樣需要的是勇氣、決心與持之以恒。從2005年《京東議定書》正式生效,到2015年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1)于巴黎召開,已經過去了十年。這十年來,中國對氣候變化問題的態度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中國的能源結構也正經歷著深刻的變革。無所不能(caixinenergy)將在巴黎氣候峰會期間推出“綠色中國,非凡十年”專題,陸續帶來:對本次氣候大會結果的預測與分析,氣候變化問題背后的能源結構調整路徑,以及與解決氣候問題相關的技術與商業模式介紹。
本文通過詳實的歷史數據說明,本次巴黎氣候大會要取得成功,100多個參會國必須找到一個最優的策略實行可行
減排的方案,且要考慮各國的經濟、人口和環境承受力。
一年一度的氣候大會即將在法國巴黎舉行,這次大會既像2009年哥本哈根大會一樣高調宣傳,但又吸取了那次大會的經驗,在會前做足了準備。
同時,無論是今年6月份的G7會議還是不久前的中美聯合氣候聲明等國際會議,都表明全球主要大國對此次氣候大會達成一項有國際約束力的氣候約定文件的關注和支持。但是,僅僅大國領導人關注和支持只能說明對問題有了認識。當真正解決問題時,還必須要清楚造成問題的原因,以及解決問題需要的實際付出和自身的能力等,最為重要的是各國之間能否找到一個適合各國的最優的競爭策略。
巴黎氣候大會如何才能成為一次成功的氣候大會?不同領域、不同行業、不同地域的人一定會有不同判別的標準,然而,對于地球環境安全來說,對于人類長期生存和地球生物多樣性來說,判別標準很簡單也唯一,是看大會能否達成會議最初設定目標即通過減排和低碳發展使地球表面上升溫度控制在工業革命前的2℃或者1.5℃之內,且不影響食物的生產和分配。當然,此次氣候大會成敗的關鍵取決于能否找到一個最優的減排策略組合,這個減排策略組合優于各國采取其他競爭策略,尤其是優于發達國家和新興排放大國國家的競爭策略。當然,各國的競爭策略考慮必然會基于自身的排放數據、經濟數據和人口數據等因素。因此,本文通過分析各國的歷史排放數據和各國國家自主排放貢獻文件來量化分析并利用博弈理論來預測巴黎氣候大會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