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霧霾”形成機理的深度分析
通過對氣溶膠顆粒的成份進行DNA測序,發現1300多種微生物 。表明中國霧霾頻發和嚴重性與我國東部地區水土環境面源污染、大量滋生微生物種群有直接關聯。長期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粗放,產業結構和布局不合理,污染物排放總量居高不下。如
北京已被2000多座垃圾場包圍,每天垃圾處理缺口8000噸,仍以每年8-10%速度增長。面對嚴峻形勢,我國加強土壤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堅決向土壤污染宣戰 。
中國嚴重霧霾快速形成與擴散,與微生物繁殖有關。微生物繁殖速度驚人。當微生物飄移到大氣中吸附在氣溶膠凝結核表面,進入生命周期遲緩期;當土壤中水分蒸發,攜帶氨氮營養物與氣溶膠凝結核結合,為微生物生長提供水分、養料和氧氣,使微生物進入對數生長期。
附著在氣溶膠顆粒上的微生物在適宜條件下迅速繁殖,使氣溶膠體積迅速增大,最終形成霧霾。如常溫常壓下,氣溶膠顆粒只有0.1微米,但隨微生物迅速繁殖,體積可迅速增長到2.5微米、5微米,甚至10微米。圖6顯示霧霾指數突變,左圖最高點在中午12∶00附近;右圖最高點在凌晨00∶00附近。按傳統解釋,指數高點應有污染突發性事故發生,但事實上并沒有,這只能用微生物快速分裂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