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需知行合一

2015-12-1 16:54 來源: 文匯報 |作者: 李志青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需知行合一

核心觀點:在氣候變化應對上,基于各國不同的歷史排放水平,有必要賦予賽道中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不同水平的碳減排責任,從而讓這場國際社會的競賽變得更為公平和合理。就此而言,在應對氣候變化上繼續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和各自能力原則理應成為我們行動的基本規則和內涵

氣候變化巴黎大會如期舉辦,各國首腦、國際組織及各界代表云集巴黎。巴黎協議的授權非常明確,不是要建立一個新的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制度,而是要談判磋商如何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框架下,在2020年后進一步強化應對氣候變化的相關行動。

共識:大氣環境留給人類的氣溫上升空間僅為2攝氏度

有關巴黎協議動議的緣起,最直接的來源是國際社會2014年12月在智利利馬舉辦的上一次全球氣候變化大會。正是在這場會議上,各國代表達成共識,提出務必在2015年的巴黎大會上通過具備法律效力的減排方案,并在這次會議上產出了一份巴黎協議草案。該草案的核心要件之一,便是要求各國在2015年氣候變化巴黎大會之前,就碳減排水平提交2020年之后的國家自主決定貢獻。

此外,巴黎協議動議的最根本原因需追溯至2009年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辦的全球氣候變化大會,盡管就國際碳減排的框架而言,哥本哈根會議沒有取得預期的實質性成果,但該次會議卻在對全球氣候變化的科學認知上取得突破性的進展,那就是,認同了IPCC(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該組織于2007年因在氣候變化科學研究上所取得的突出貢獻而獲諾貝爾和平獎)的研究成果。根據IPCC的研究,從人類進入工業化時代開始計算,地球氣溫上升的幅度距大氣環境的氣溫閾值(也就是大氣環境從量變到質變的臨界點)已經非常接近。計算結果表明,大氣環境留給人類的氣溫上升空間僅為2攝氏度(較之于工業化初期的水平),如果折算成溫室氣體排放量,那么,留給人類用于社會經濟發展的可排放量只剩下大約35%。正是基于對這個科學研究成果的普遍認同,在過去6年里,國際社會通過一次又一次努力,最終使得巴黎走上了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中心舞臺。
123下一頁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