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成本提高誰承擔?
對于工商企業污水處理,應全成本定價;對于居民用水,污水處理成本發生時應由政府承擔;膜技術將得到發展,污泥處理處置需求增加
標準提高造成的成本增加應該由誰承擔?對此,馬中認為應該區分工商企業和居民用水兩種情況考慮。
對于工商企業污水處理,他建議全成本定價。“高標準意味著高成本。企業使用的其他資源是依據
市場決定,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而水的成本則由人為制定的標準體現。很多企業發展是靠環境紅利支撐,企業沒有治理污染的積極性。如果真正標準提高了,就會促使企業研發、采用高效率的治理技術進行回用、節約用水。”
據了解,我國的水價包括水資源費、排污費、供水價格和污水處理費。不同地區的工業水價差異巨大,而且長久維持在低水價,難以體現水資源價值。
“我們統計了113個城市,發現不同城市之間水價價格是有很大區別的。工業水價最高的是天津,最低的是拉薩,這些
政策是不同城市、不同部門分別制定的。水資源費在其中差別最大,最貴的
北京工業用水水資源費竟然是南昌的96倍。這4項收費中,建設部門制定了其中的供水價格和污水處理費,且占比最大。最小的是環保部門的排污費,全國工業污水排放只收取了22億元的排污費。”馬中說。
而對于居民用水,他認為污水處理成本發生變化時應由政府承擔。“居民用水屬于公共服務范疇。既然是公共服務,意味著水廠的一部分成本要由政府財政承擔,而不是由居民承擔。而且通過測算,政府也承擔得起這筆支出。我國政府每年有十幾萬億元的收入。按照現在水價計算,如果要達到高標準處理,政府支出為幾千億元。”
此外,污水處理廠排放標準的提升將促進一批污水處理廠的新建和提標改造,產生巨大商機。有業內人士表示,以膜處理等為代表的現在應用廣泛的技術也將獲得較大發展空間。
四川環能德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鐘曉紅表示,提高標準將導致噸水處理成本上升,企業存在提高污水處理費的迫切需求。“同時,加嚴標準也將導致污泥處理處置需求的增加,這也是產業發展的熱點。”
他認為,污水處理到什么程度要依據處理后用于哪些領域而定。標準應該起到引領作用,污水處理應該分層次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