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治理:聯合國過時了嗎
世界各國為了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已經進行了長達23年的談判,但一路走來并不順暢。這令人們不禁懷疑,在全球治理領域,聯合國過時了嗎
距離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已經過去6年了,全球在氣候治理方面依然沒有找到出路。人們不禁懷疑,今年的巴黎氣候大會是否會重蹈覆轍?
隨之而來的另一個
問題是,在全球治理領域,聯合國是否已經過時了呢?
10月24日,聯合國剛剛度過了自己的70歲生日。這一天,從澳大利亞的悉尼歌劇院到丹麥的小美人魚銅像,從巴黎的埃菲爾鐵塔和紐約的帝國大廈,全世界超過200座標志性建筑都亮起藍燈——藍色是聯合國的官方顏色——以慶祝這個世界性組織成立70周年。
70年前在二戰行將結束之際,美國主導建立了以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為核心的全球集體安全體系,并附之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等為支撐的全球經濟貨幣體系,以及以世界衛生組織、世界勞工組織、世界產權組織等為基礎的全球民生、社會體系。
這在當時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全球治理方式。但是隨著全球化的深入,聯合國在全球治理議題上顯得越來越力不從心。如今,無論是全球經濟事務,還是地區安全問題,都傾向在集團及區域內部解決。
但氣候變化卻像是為聯合國量身打造的議題。氣候變化不局限于某一地區或者國家,需要全球合作才能有效應對。而聯合國是當今世界最具全球性和綜合性的國際組織,二者之間在空間上完全對應。
正因為如此,聯合國對每一次氣候談判大會都報以厚望。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最近表示,我們是感受到氣候變化影響的第一代人,也是能夠設法阻止氣候變化的最后一代人。這是一個行動呼吁,敦促各國政府在今年能直面這一挑戰。
潘基文表示,建立信任首先需要國際社會實現以前作出的氣候融資承諾,為2020年前每年融資1000億美元推動可信的政治進程。其次,在各國官方發展援助的基礎上進一步調動新的氣候融資資源。同時,通過提供債務減免的創新的融資機制來加強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的恢復力。最后,確保綠色氣候基金在巴黎會議前全面和正常運轉,并在發展中國家審批項目。
2014年底,中美在奧巴馬訪華期間發表《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美方承諾2025年在2005年基礎上
減排26%-28%。中方承諾2030年左右二氧化
碳排放達到峰值,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升至20%。
而在剛剛結束的習近平主席訪問美國期間,中美雙方再次發表關于氣候變化的聯合聲明,表示要進一步加強雙邊協調與合作并推動可持續發展和向綠色、低碳、氣候適應型經濟轉型的決心。
中美在氣候變化領域的合作并非小事。“當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能源消費國以及碳排放國像(今天)這樣走在一起,那么無論是發達國家或是發展中國家的其他國家都沒有理由不作為。”美國總統奧巴馬在9月25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聯合新聞發布會時說。
而這也或許將成為巴黎氣候大會最大的政治“東風”。潘基文表示,全球三十個國家領導人已經認識到巴黎協議必須是一個轉折點,即是向公民以及私營部門釋放出全球經濟轉型是勢不可擋、有利可圖并且已經在進行。
中美在氣候變化領域的合作已經為全球治理提供了樣本,剩下的則需要各方同樣從國際社會共同利益出發,發揚“同舟共濟”精神,做出適當的妥協,以達成各方都能接受的解決辦法。
在現有的民族國家體系之下,聯合國過去不完美,現在不完美,將來也不會完美。但對于氣候談判問題,聯合國是目前所能擁有的最好的機制和平臺。
經過20多年的國際氣候變化談判,全球氣候合作的機制和原則已經建立起來,國際社會已建立起一些基本共識。如果另起爐灶,氣候變化問題所具有的突出的全球性、長期性、滲透性和不確定性,必將導致新的談判模式同樣費時費力,結果很可能錯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最佳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