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問“十三五”棄風:哪種辦法真的好使?
綜合過往的教訓,華夏能源網分析認為,“十三五”期間若要解決棄風困境,需要考慮一下六大
問題。
問題一:技術是否真是最缺失的那一環?
一直以來就有論調認為,棄風嚴重主要是技術問題。由是,技術上的突破被給予了厚望。11月17日,2015年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發布《“十三五”
電力科技重大技術方向研究報告》并,其中9大技術方向里,并網優化調度及大容量儲能的技術赫然在列。技術真解決了,對棄風的“系統性”問題的解決到底有多大的幫助?
問題二:特高壓真能打通“任督二脈”?
基于資源稟賦,特高壓被一些業內人士視為解決新能源“消納”
難題的不二之選。國家電網在力推特高壓項目時,也將輸送新能源作為重要理由之一。
根據規劃,截至“十三五”,中國特高壓建設線路長度和變電(換流)容量分別達到8.9萬公里、7.8億千伏安(千瓦)。到2020年,國家電網將完成“五縱五橫一環網”特高壓交流,以及27回特高壓直流的建設。是否特高壓一落地,新能源“消納”問題就解決大半了?
問題三:重視東部,減少西北部裝機真可行?
據最新消息,針對“棄風”問題,
政策層面正做調整。區別于“三北”占全國風電85%比重的原方案,能源“十三五”規劃將提出新思路,更重視東部沿海分散風光資源的開發,適當提高東部目標,減少西部裝機容量。
但事實上,未來五年“三北”地區仍是風電主要陣地,綜合地方規劃,到2020年,蒙東、蒙西、
甘肅、
新疆、
吉林、
黑龍江等大型風電基地規劃目標總量將達到8700萬千瓦,占全國比重約為43%。對于地方政府來講,在經濟新常態下,風電投資也意味著地方GDP的增長,國家層面的規劃與不同區域行政長官的“心思”能否相協調?
問題四:合理的電力價格體系何時構建?
一位風電企業高管向華夏能源網表示:前幾年一些可再生能源項目爭先上馬,核心問題就在于價格引導,要解決棄風棄光,就要設計合理的電力價格體系。
其認為,設計合理的電力價格體系,應符合三點要求:一是不要造成電源大規模的集中建設,尤其是技術還不成熟的電源不能大規模集中上馬;二是要使各方有合理的價格利益預期,但又不能獲得暴利;三是要使價格體現出責權利,就是收益越高風險越高的原則。對于這樣的要求,
市場化的價格體系能否跟上?如何協調各方利益?
問題五:整體的電力規劃能否跟上來?
截止目前,黑龍江、
青海、新疆自治區等都已完成“十三五”電力規劃編制,進行初審。除了各地政府,南方電網公司以及蒙西電網公司去年也已經完成“十三五”規劃編制,并向外公布。去年底,國家電網公司以及各大電力集團的“十三五”規劃初稿也上報國家能源局。
對于上述電力行業的參與主體而言,在完成自身規劃后,他們急需的是一部可以統籌電源與電網、中央與地方的電力規劃。而現實是,在過去的“十一五”、“十二五”的10年間,電力規劃一直處于缺位狀態。這種缺失讓很多企業嘗夠了苦頭,棄風、棄水、棄光,各行業間缺乏協同,沒有一個統一的規劃。可以預期,十三五區間若相關整體規劃跟不上,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棄風棄光問題的解決。
問題六:現有的方法落地是否擴日持久?
對于棄風問題的解決,國家發改委也提出了不少試點措施,包括:在局域電網就近消納;可再生能源直接交易;可再生能源優先發電權;其他鼓勵可再生能源消納的運行機制等等。
若這些系統措施都能到位,棄風問題可能很大程度上得以解決。但這也涉及不同能源企業的利益協調與平衡,也涉及到地方政府的意愿,真要落地到位,可能需要不少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