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進程的回顧與展望

2015-11-23 09:58 來源: 易碳家--中國碳交易網 |作者: 張曉華、祁悅

應對氣候變化是一個涉及全球道義和各國利益的國際政治問題

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影響遍及全球,同時涉及到后代子孫。每個國家行動與否,不只是關乎自身的利益,同時對他人利益也會產生影響,因此事關全球道義。而各國對應對氣候變化也負有不同的責任,人為氣候變化的原因是溫室氣體的累積排放,累積排放不同則責任不同。發達國家實現工業化過程中排放的溫室氣體是造成當前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但他們反而受益于其歷史高排放。發展中國家排放的歷史水平相對較低,同時更容易遭受氣候變化不利影響的危害。因此發達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上負有主要責任,應該率先采取行動,應該對發展中國家提供支持以應對氣候變化。

不同的歷史時期,維護全球道義都會有不同的關注點。推翻殖民主義、消除南北差距、反對霸權主義、打擊恐怖主義等都是不同時期維護全球道義的具體關注。在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忽視國際道義的政治代價更加高昂,也會導致經濟利益損失,維護全球利益成為維護國際道義的重要內容,應對氣候變化問題成為其中標志性的議題。

作為國際政治問題,應對氣候變化因此很大程度上受全球政治格局的影響。氣候變化進程的初始階段,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發展水平差距明顯,在大多數的多邊政治場合,南北分歧顯著,形成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陣營的劃分。在氣候變化問題上,南北分歧也是壓倒性的主要矛盾。因此,《公約》很自然的首先把締約方分成了附件一國家和非附件一國家兩大類來確定責任義務。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兩大陣營”,代表發展中國家的七十七國集團加中國、歐盟、包括美國在內的傘形集團國家的“三股力量”一直是氣候變化上的傳統利益格局。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以中國為代表的一些發展中國家經濟快速發展,對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產生深遠的影響,同時也影響著氣候變化的利益格局。1990年,美國還是全球第一大排放國,占世界排放總量的23%。發達國家的排放量占全球的66%。中國的排放量尚不足美國的一半。而到了2012年,發達國家排放量占全球總排放已經降到41%。中國不但是第一大排放國,排放量基本達到美國和歐盟的總和。與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差別也在不斷地加大。受此影響,發展中國家陣營中小集團不斷出現和加強,立場分歧逐漸顯現,最不發達國家更為關注適應問題,小島國開始要求所有排放大國采取積極行動,多數的中等收入發展中國家則希望維持團結,共同保持對于發達國家的壓力。

目前正是世界新老格局的過渡階段,在新的格局未能形成和穩定之前,氣候變化問題上的利益格局不會發生革命性的變化。但另一方面,氣候變化利益紛爭也會對新格局形成產生影響。現今氣候變化的關注度不斷提高,這種影響越來越不能被忽視。當然,政治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已經是不可逆轉的潮流,應對氣候變化的利益格局不可能會突破這個大的發展方向。認清這一點,對于正確把握和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進程是至關重要的。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