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緩氣候變化
一、減緩氣候變化
2014年以來,中國政府圍繞“十二五”應對氣候變化目標和任務,通過調整產業結構、
節能與提高能效、優化能源結構、控制非能源活動溫室氣體排放、增加森林
碳匯等,在減緩氣候變化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
(一)調整產業結構
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2014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有關部門,印發了《重大環保技術裝備與產品產業
化工程實施方案》、《關于部分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在建項目產能置換有關事項的通知》、《2014年工業綠色發展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等以促進關鍵傳統產業升級。2015年5月,國務院公布《中國制造2025》,提出要把中國建設成為引領世界制造業發展的制造強國,并提出9大任務、10大重點領域和5項重大工程。2014年全年淘汰落后火電機組485.8萬千瓦,淘汰落后煉鋼產能3110萬噸、
水泥(熟料及粉磨能力)8700萬噸、平板
玻璃3760萬重量箱,圓滿完成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目標。2011年至2014年,累計淘汰落后煉鋼產能7700萬噸、水泥(熟料及粉磨能力)6億噸、平板玻璃1.5億重量箱,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后產能任務。
加快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2015年4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項債券發行指引》的通知,加大企業債券對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2015年8月,國務院批準籌備設立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總規模為400億元人民幣,重點支持處于起步階段的創新型企業。工業和信息化部先后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優化光伏企業兼并重組
市場環境的意見》、《2015年原材料工業轉型發展工作要點》,啟動實施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專項行動。
大力發展服務業。2014年8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指導意見》,首次對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做出全面部署,提出要加速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工業設計、現代物流等生產型服務業發展。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切實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截至2014年底,全國信息消費規模達到2.8萬億元,增長18%;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12萬億元,增長20%;電信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互聯網行業收入分別增長4%、20%和50%。服務貿易快速發展,2015年1-8月份,服務進出口總額(不含政府服務)達4327.5億美元,同比增長15.2%。
經過各方努力,中國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截至2014年底,三次產業結構優化為9.2%:42.6%:48.2%,相比較2013年的10%:43.9%:46.1%有了明顯改善,產業結構調整對
碳強度下降目標完成的貢獻度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