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確保國家自主貢獻文件目標達成?
今年6月3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宣布,中國向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提交了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文件《強化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中國國家自主貢獻》,確定到2030年左右中國二氧化
碳排放達到峰值,另外爭取
碳強度2030年在2005年的基礎上降低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達到20%左右,森林蓄積量要增加45億立方米。
解振華對此表示,中國提交自主貢獻是一個一攬子計劃,計劃既有減緩,也有適應,也有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中的立場、目標。而適應,則是中國的特色,其他國家在他的INDC當中談適應的不太多。
在適應方面,一是要健全早期的預警預報體系;二是有一系列措施,采取了減災防災措施;三是增加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基礎設施建設。可以說,我們的INDC是很負責任很實在的,是能夠確保完成的方案,這和其他國家的INDC有很大區別。
談到如何實現這個峰值的目標,解振華表示,主要是通過
節能,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據世界銀行公布的數據,中國近20年累計節能量占全球的52%,加上最近這兩年,應該是52%以上。在全球節能總量當中,中國占一半以上。中國的節能取得了很大成績,潛力也很大。
另外,調整能源結構。最近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的總裝機容量中,中國占了25%;2013、2014年增量當中,中國占了37-40%,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速度非常快。由于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規模大,降低了全球風電、光伏發電成本,按照國際能源署公布的數據,大體上降低了50%。此外,增加森林
碳匯,要大量的植樹造林,增加森林的養護,提高養護水平,大量吸收二氧化碳。
解振華總結道,十八大報告明確,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實行綠色、低碳、循環發展,這些措施都是應對氣候變化,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確保中國可持續發展的一些根本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