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WWF《地球生命力報告·中國2015》在京發布

2015-11-13 19:28 來源: 新華公益

WWF《地球生命力報告·中國2015》在京發布


11月12日,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今日與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CCICED)共同發布最新一期關于中國生物多樣性和自然資源需求狀況的研究報告《地球生命力報告·中國2015》。報告指出:1970至2010年間,中國的陸生脊椎動物種群數量下降了一半,而中國的生態足跡卻在同時期上升超過一倍,中國已面臨嚴峻生態挑戰。自2008年在國內首次發布關于中國生態足跡的研究報告以來,WWF已連續發布四期相關研究報告。本期報告以“發展、物種和生態文明”為主題,得到來自全球足跡網絡(GFN),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IGSNRR),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IOZ)等機構的技術支持。值得關注的是,報告在國內首次建立起基于地球生命力指數(LPI)計算方法的中國陸地生態系統脊椎動物變化趨勢指數,而LPI是運用于WWF全球《地球生命力報告》中的評估地球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指標。

“WWF相信,更好的解決方案確實存在。倘若我們共同攜手尋找這些更好的解決方案,就可以扭轉現在的局勢,使中國的發展不再以破壞自然為代價。”WWF全球總干事馬可·蘭博蒂尼說道,“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中國在全球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進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我們彼此相連,只要團結一致,就有潛力尋得那些守護我們唯一地球家園美好未來的方法。”

CCICED副秘書長徐慶華說:“隨著生態文明建設在中國日益深化,中國需要進一步統籌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希望報告能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和實現綠色美麗中國夢提供借鑒,推動中國在持續發展經濟、快速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過程中合理應對日益加大的資源環境壓力。”

生物多樣性大幅喪失揭示人類活動對自然的影響

報告追蹤了中國大陸682個物種2419個種群的時間序列信息,發現1970至2010年間,中國陸棲脊椎動物種群數量下降了50%。其中,兩棲爬行類物種下降幅度最大,為97%,獸類物種下降了50%。

由于人類活動和發展導致的棲息地喪失、退化和碎片化是導致中國陸生脊椎動物種群大規模衰退的主要原因。對于兩棲爬行類動物和獸類而言,過度獵殺、氣候變化也是導致種群數量減少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在早年種群數量顯著下降之后,中國留鳥種群數量在1970年至2000年間保持穩定,并在2000年后顯著上升,1970年以來的種群數量上升43%,這主要得益于保護區數量的增長和一系列法律法規的完善。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