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發展環保產業金融服務仍面臨諸多挑戰。綠色環保產業發展普遍存在初始投資大、投資回收期長、行業收益率偏低等
問題。特別是綠色環保產業經營現金流和成本在相當程度上依靠城鎮居民自發踐行環保理念和主動為環保產品買單的良好習慣,以及地方政府財政資金補貼是否能夠及時撥付到位。
從實踐情況看,要想改變城鎮居民自發踐行環保理念困難重重。以垃圾分類為例,雖然政府采取多種方式宣傳并提供必要設施,但城市垃圾分類進展依然緩慢。
北京倡導垃圾分類理念有十來年,但實施現狀卻讓人失望。北京基本上所有小區多設置兩個垃圾分類桶,分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所謂的“可回收物”是指紙類、塑料、金屬、布類,“不可回收”是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以外的各種生活廢棄物,但是真正做到了物盡其用的屈指可數。所謂回收與不回收基本都成了“作秀”桶。據北京市相關統計,城市垃圾年增長速度約10%,雖然意味著垃圾處理業潛在
市場空間巨大,但因為城鎮居民垃圾分類意識低導致垃圾處理成本高昂,影響到商業可行性,進而影響到金融對相關產業的支持。還有,用水、污水處理等公共產品價格調整機制雖然已經建立,但因為這些服務作為必須的公共產品,仍面臨定價偏低的情況,無法制約浪費與加重污染的情況發生。且收費過程本身也將是相關環保企業經營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