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規劃建議把綠色列為重要的發展理念,提出開展環保督察巡視,嚴格環保執法。這不僅表明黨中央把綠色發展提到了關系國家發展前途的新高度,也為保證綠色發展落到實處進行了科學的制度謀劃。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從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納入“五位一體”建設總體布局,到出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再到將綠色提升為發展理念,綠色發展越來越受到重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各地也積極探索生態文明建設新路子,不斷取得新進展。
盡管綠色發展理念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但在實際發展中,不重視環境保護甚至破壞環境的事件卻時有發生。
河南獲嘉縣
化工廠污染事件、騰格里沙漠污染事件、
河北滄縣化工廠污染事件等,加劇了環境污染破壞,刺激著公眾的敏感神經。改變環境執法失之于松、失之于軟的現實,以強有力執法遏制一些地方的環境違法沖動,是加強環境保護的當務之急。
由于受管理體制制約,環保部門普遍面臨“有牙無力咬”的尷尬。環保部門受屬地管理,一些地方領導出于政績考慮,默許污染企業違規,甚至有意無意地為環保違法撐腰,環保部門不敢、不愿執法。加之環境執法常常跨地域、跨流域,導致執法分散,難以聯防聯控。
“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要改革環境治理基礎制度,建立覆蓋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業排放許可制,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以及探索建立跨地區環保機構。這無疑抓住了
問題要害,擴大了環境治理統籌范圍,有利于破除地方保護主義,保障環保執法更加順暢。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大力貫徹綠色發展理念,以強有力執法把國家相關制度規定落到實處,我們必能走上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給廣大群眾營造出天藍、地綠、水凈的良好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