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自定貢獻預案標志著巴黎氣候協定前所未有的發展勢頭,目前正實現二級目標以向未來的野心之舉邁進
國家自定貢獻預案預計在2030年達到
減排6億噸,但另外的12億噸要通過消除排放差距來實現
2015年11月6日,日內瓦
在巴黎氣候會議前,各國的現行
政策和強有力參與將于2030年前有效限制人為溫室氣體(GHG)的排放量。然而,根據一項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最新報告,一項新的氣候協議則可鼓勵其采取進一步行動,以限制到2100年全球溫度上升2℃。
排放差距報告是由一份由來自世界各地的領先科學家和建模專家所開展的權威評估。它發表了由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所提出的關于119條國家自定貢獻預案(INDCs)截至2015年10月1日的評估,覆蓋146個國家(包括作為整體提交的歐盟)和2012年88%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
國家自定貢獻預案(INDCs)表明,相比目前政策軌跡的預測排放量,2030年溫室氣體減排與每年4至6億噸二氧化碳(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年)等效。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第五次評估報告,其假設2010年后沒有額外的氣候政策落實到位,2030年根據現有政策的預測其5億噸二氧化碳當量低于預計65億噸二氧化碳當量預算。
這表明,解決氣候變化
問題的努力,包括巴黎協定和國家自定貢獻預案(INDCs)全面執行前的努力,預計于2030年前可減少至多11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排放量,然而這只達到全球排放水平所需的總量42億噸二氧化碳當量減排量的一半,這與2100年實現降低2攝氏度的目標(幾率> 66%)是一致的。
我們面臨的挑戰是縮小排放量差距,以盡可能確保在2060年至2075年間凈零排放目標的可能實現。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納說,“目前國家自定貢獻預案(INDCs),以及過去幾年的政策,體現了在應對這一重大的全球性挑戰問題上的野心增長,并證明了參與過前所未有的承諾。”
“排放差距報告中的國家自定貢獻預案(INDCs)表明緩和排放量曲線的國際努力取得重大突破,雖然其本身不足以限制本世紀全球氣溫上升2℃(推薦水平)。它也代表了我們的經濟向脫碳邁出歷史性的一步。然而,為了消除差距,至關重要的是巴黎協定采取一種動態的方法,通過該方法,調動氣候融資和其他形式的合作的野心之舉,可以向上定期調整?!?/div>
如果國家自定貢獻預案(INDCs)中所有條例能得到充分實施,2030年排放差距仍然是12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將世界推上全球氣溫至2100年升高約3℃的軌道上,并帶來顯著氣候影響。但是這種方案假定國家將不會重新審批,并進一步加快在隨后幾年的努力—即2025年和2030年,報告還顯示,存在依據可獲得的最佳科學證據在不同場景的不確定性。
關于對2025年和2030年排放差距的各種潛在方案中,報告有如下發現:
自2020年來采用最低成本途徑,全球排放量水平與低于2℃極限的幾率是保持一致的,2025年48億噸二氧化碳當量(范圍46至50)和2030年42億噸二氧化碳當量(范圍:31至44)。
如果國家自定貢獻預案(INDCs)中所有條例被無條件實施,2025年排放量預計將達到54億噸二氧化碳當量(范圍53至58),2030年56億噸二氧化碳當量(范圍54至59)。這就分別創造了2025年和2030年7億噸二氧化碳當量(范圍5至10)和14億噸二氧化碳當量(范圍12至17)的排放差距。
如果將條件性國家自定貢獻預案(INDCs)計算在內,全球排放量預測為2025年53億噸二氧化碳當量(范圍52至56)和2030年54億噸二氧化碳當量(范圍52至57),這將分別創造2025年和2030年5億噸二氧化碳當量(范圍4至8)和12億噸二氧化碳當量(范圍10至15)的排放差距。
如果尚未提交國家自定貢獻預案的國家與已提交的國家保持相同比例的減少效率,差距將進一步縮小0.5億噸二氧化碳當量(2025年)和1億噸二氧化碳當量(20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