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球來看,近200年的氣候變化給人類帶來的不利影響已顯而易見。特別是工業化時代以來,大量使用化石能源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已經給大氣造成了嚴重且不可挽回的影響。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動,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由此付出的代價將是我們無法承受的。
目前,包括中國在內的156個國家已經提出了應對氣候變化的方案。例如,英國提出2030年放棄使用所有火電,改為使用可再生能源;中國提出,在本世紀末實現非化石能源取代化石能源。這說明,氣候變化對推動能源革命、實現能源轉型提出了新要求。
因此,可再生能源將成為全球未來能源生產利用的核心。由于可再生能源具有分布式和間歇式的特點,給
電力系統的穩定性帶來了挑戰。因此,國家電網公司提出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在實現全球可再生能源互聯互通、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
從現階段來看,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基礎已經具備。在國內,電網的互聯互通已經實現;在國外,歐盟28個國家建立了能源聯盟,針對各國進行統一電力調度,目的就是解決可再生能源的消納
問題。當然,歐盟也注意到,僅靠歐盟內部解決能源問題還遠遠不夠,如果實現與中東地區或北非地區電網連接,將搭建一個跨洲際的清潔能源走廊。對于中國來說,如果與相鄰的國家實現電網連接,亞洲和歐洲就連接了起來,進而整個歐亞大陸形成了一個網絡。目前,我們已經基本具備了跨洲際電網連接的技術。
所以,在全球氣候環境復雜、形勢嚴峻的今天,國家電網公司提出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不僅能實現能源的分享和利用,而且能實現全球資源的優化配置,將不發達地區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的重要引擎。未來,全球能源互聯網將在推動全球能源轉型、應對氣候變化的進程中做出更大的貢獻。
作者: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研究員 李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