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產業合作如何深化?
從整個區域視角對資源進行配置,搭建先進技術信息共享和交易平臺
對于京津冀地區環保產業鏈的構建,業內專家表示,應把京津冀作為一個整體,在區域內部進行構建,從整個區域視角對資源進行配置,充分發揮各地的比較優勢,找到
節能環保產業鏈各環節發展的最優區位,形成區域間產業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聯動。
目前,
北京節能環保產業集聚度高、發展基礎好,具有“走出去”的先天優勢和現實需求,周邊區域產業結構正處于深度調整期,急需產業和技術的支撐。因此,深化產業合作已經成為京津冀地區協同發展的共同訴求。
“應搭建京津冀地區環保先進技術的信息共享和交易平臺,比如,在京津冀地區構建一批污染防治先進技術和產品的示范工業園區,鼓勵和引導符合條件的節能環保企業向產業園區集聚,提高產業聚集度;培育一批具有
市場競爭規模、高技術水準的規模化企業;有計劃、有目的地引進一批具有影響力的環保企業、專業公司等。” 包景嶺說。
同時,他建議,鼓勵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業建立一批京津冀區域、省級、市級節能環保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和公共技術平臺,開展具有國際、國內領先水平和自主知識產權的環保技術開發創新,攻克京津冀地區現存的環境治理
難題。
比如,圍繞京津冀地區大氣污染的特點,引進高層次、高技能的緊缺人才,集中力量開展科技攻關,突破京津冀地區大氣污染等區域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