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活動極有可能是20世紀中期以來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可能性在95%以上,而過去的130年全球升溫0.85℃—這是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以下簡稱IPCC)在去年發布的第五次評估第一工作組報告中提到的。
就在上個月,IPCC在德國柏林陸續發布了第五次評估報告第二、第三工作組報告。5月9日,中國氣象局組織召開宣講會,請來業內專家解讀第五次評估報告中第二、三工作組報告的內容。今天,科技日報帶您翻開這兩份報告,關注我們共同生存的星球上所發生的變化。
將全球平均溫度上升限制在2℃
IPCC第二工作組發布的一份報告稱,所有大陸和各大海洋都在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在許多情況下,全世界尚未做好應對不斷變化氣候風險的準備。
這份題為《氣候變化2014:影響、適應和脆弱性》的報告詳細闡述了迄今為止氣候變化產生的各種影響和未來風險,以及為了降低風險而采取有效行動的各種機會。
IPCC表示,1970年以來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增速加快,各種情景研究認為,將全球平均溫度上升限制在2℃是可能的,這意味著與2010年相比,到本世紀中葉要將全球溫室氣體減少40%至70%,到本世紀末減至近零。
土地是2℃目標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減緩毀林并種植森林已阻止甚至逆轉了因毀林產生的排放增加。通過造林,土地可用于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這也可通過生物質發電與二氧化碳捕獲和儲存技術相結合的方式實現。然而,迄今為止這種組合尚未呈現規?;D陜Υ嬖诘叵碌亩趸济媾R著各種挑戰,并需要對加劇的土地競爭風險進行管理。通過實現土地的多功能用途,可減少這些風險。
“有許多不同的路徑均可達到未來不超過2℃的既定目標。所有這些路徑都需要大量投資。避免進一步延誤減緩并利用各種技術限制相關的成本?!钡谌ぷ鹘M聯合主席之一艾登霍費爾說。
環境對人類健康的影響一直是大家最關心的話題,在第二工作組報告中指出:到本世紀中葉,預估氣候變化將主要通過惡化已存在的健康問題來影響人類健康。與沒有氣候變化的基準期相比,預計整個21世紀的氣候變化將加劇很多地區尤其是低收入發展中國家的不良健康狀況。
“氣候變化主要通過加劇已經存在的健康問題來影響人類健康。”國家氣候中心在IPCC第五次評估影響適應報告解讀中表示:“目前,全球變暖已導致一些地區與炎熱有關的死亡率增加,與寒冷有關的死亡率降低;局地溫度和降水的變化已經改變了一些水源性疾病和病媒的分布。另外,氣候變化對霾天氣的形成有一定的影響。21世紀以來,中國霾日數顯著增加,對人體健康影響大。”
解讀指出:洪澇、熱浪、空氣污染等氣候變化,會通過人口轉移、疾病傳播、糧食供應等途徑給人類帶來疾病、傷害,這些都應受到我們的高度重視。
環境治理尚需大的體制和技術變革
第三工作組報告題為《氣候變化2014:減緩氣候變化》,報告指出:“通過采取各種技術措施以及行為改變,有可能將全球平均溫度升高幅度限制在超出工業化前水平的2℃以內。但是,只有通過重大體制和技術變革,才有可能將全球變暖幅度控制在上述閾值之內?!?/DIV>
IPCC表示,2000年—2010年期間的排放增速比之前30年中的任何10年都要快,根據報告,要實現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的穩定,要求有效地使用能源,并在能源生產、
交通運輸、建筑、工業、土地利用和人類居住等各行業進行
減排。
“我們不僅要研究溫升2℃目標下全球長期減排的路徑,還要關注在這個目標之下能源、交通、建筑、城市建設等各個行業要采取什么樣的發展路徑和技術的選擇,以更有效地減緩氣候變化?!盜PCC第五次評估報告第三工作組報告主要作者協調人、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委員周大地說。他呼吁加強對現有
政策效果的評價,進一步統一對長期減排目標的認識,盡快行動,推進中國可持續發展。
踐行綠色 我們能做些什么
IPCC第五次評估科學基礎報告顯示:如果將工業化以來全球溫室氣體的累計排放控制在1萬億噸碳(約合3.7萬億噸二氧化碳),人類有三分之二的可能性能夠把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2℃(與1861—1880年相比)以內;如果把累計排放控制在1.2萬億噸碳(約合4.4萬億噸二氧化碳),有一半的可能性能夠實現溫控目標;如果把累計排放限額放寬到1.6億萬噸碳(約合5.7萬億噸二氧化碳),則只有三分之一的可能性能夠實現溫控目標。到2011年,人類已經累計排放0.5萬億噸碳(約合2萬億噸二氧化碳),未來留給人類的
碳排放空間極其有限?!耙虼?,未來要實現"比工業化前升溫不超過2℃"的目標,需要全世界共同的努力?!盜PCC中國政府首席代表、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說。
國家氣候中心印發的IPCC第五次評估科學基礎報告解讀指出:未來,我們還要加強適應氣候變化能力特別是應對極端事件的能力,與此同時,通過提高能源效率、調整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植樹造林等手段,才能切實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踐行綠色低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