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0日,中國總理李克強訪問肯尼亞期間,聯合國副秘書長兼聯合國環境署執行主任阿齊姆·施泰納與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徐紹史簽署了新的諒解備忘錄。在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挑戰領域,雙方承諾將發揮各自在"專長,能力和資源"方面的互補性。
自2008年以來,在全球環境基金(GEF)和中國政府的共同資助下,環境署與中國攜手非洲與亞洲的發展中國家在應對氣候變化項目上展開合作。
會談期間,李克強總理與執行主任施泰納就一系列議題展開討論,其中包括加快中國向包容性綠色經濟的轉型、李克強總理向環境污染宣戰的重要舉措、以及下個月即將在內羅畢由環境署舉辦的首屆聯合國環境大會(UNEA)的會議日程與主題。
總理在會見中表示,在過去的很多年里,聯合國環境署在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領域做出了積極貢獻。
"中國愿繼續加強和聯合國環境署在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環境治理方面的合作。中國在2012年向環境署信托基金捐款600萬美元,用于支持發展中國家的環境管理能力建設。中國愿在未來繼續支持該信托基金。中國希望加強與環境署和其環境公約的溝通,合作與協調,以推進全球環境可持續發展和國家與國際層面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努力。 "李克強總理補充道。
"今日新簽署的協議釋放了一個強有力的訊號-中國不僅致力于應對自身國家的氣候變化解決方案,也積極支持其他脆弱發展中國家應對這一迫切的環境
問題。作為系統中環境領域的主管機構,環境署將提供不懈的支持,"施泰納表示。
"對于李克強總理的環保愿景,以及中國政府在戰略層面與環境署加強合作的承諾,我表示贊賞。"施泰納補充道。
施泰納目前擔任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國合會)副主席,李克強總理于2007-2011年期間曾擔任國合會主席。
盡管中國是世界第一大二氧化
碳排放國,中國承諾通過減少化石燃料的消費,在2020年之前實現單位GDP碳排放削減40%-45% (以2005年碳排放量為基準)。
中國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出2014年的能源消耗強度要降低3.9%以上,加強
節能減排-這意味著與去年同期相比,可節省兩億兩千萬噸標準煤。
中國是全球風電裝機規模最大的國家,也是太陽能光伏組件的領先制造商,風電設備制造能力也位居世界第一。2012年,中國鞏固了她在全球可再生能源
市場上的主導地位,可再生能源投資為67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