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解讀生態文明國際宣傳:現狀、問題及路徑

2015-10-12 12:06 來源: 中國環境報

國際社會相關理念宣傳的借鑒與啟示

自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以來,可持續發展理念已經深入人心,成為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世界各國也在此框架下,不斷探索和總結適合自身國情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形成各具特色的理念、戰略和最佳實踐等,并積極向國際社會傳播和推廣,對于引導世界可持續發展潮流,占據國際環境與發展領域主流話語權,樹立和維護國家形象,為本國創造更廣闊的國際空間以及獲取全球環境、經濟和政治利益等起到了非同小可的作用,如聯合國環境署倡導的“綠色經濟”、韓國以及經合組織倡議的“綠色增長”、玻利維亞提出的“地球母親”等。這些理念與生態文明在本質上是一致的。總結借鑒這些理念向國際社會宣傳和推廣的經驗,有助于推動我國生態文明的國際宣傳。

1、確定清晰的理念內涵、目標和路徑等便于國際社會理解和認識。可持續發展理念一經提出便明確了相關定義,即“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自己需要的能力的發展模式”,雖然這一定義近二十年來不斷得到延伸和拓展,但始終圍繞最初定義展開。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的三大支柱也得到廣泛認可和公認。綠色經濟一經提出,便被聯合國環境署定義為“一種改善人類福祉和社會公平同時顯著降低環境風險和生態稀缺性的經濟”。而諸如綠色增長、生態現代化等也均有明確的內涵和定義,實現途徑也較為明確,便于國際社會理解和認識。同時,無論是可持續發展,還是綠色經濟和綠色增長等,都強調指標體系的重要性。2000年的聯合國千年首腦會議制定了“千年發展目標”,隨著2015年千年發展目標即將到期,世界各國正在致力于討論制定2015年后的可持續發展目標。聯合國環境署在提出綠色經濟理念伊始,便強調用指標體系衡量綠色經濟進展、引導和制定綠色經濟政策的重要性,并通過各種方式加強世界各國制定綠色經濟指標體系的能力建設。歐盟等國家和地區在實施可持續發展、綠色經濟和綠色增長等戰略時,也在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框架和方法論的指導下,制定了中長期的、本土化的目標指標體系。

2、去國家化和去政治化,基于多方共同協商的理念更有利于各國認同。可持續發展、綠色經濟等理念都不是國家化的理念,這些理念都強調并沒有固定的、統一的、普遍適用的唯一范式,而是需要不同國家和地區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探索。同樣,上述理念多數不是由某一政黨提出,即使一些政黨如綠黨在后來將環境優先和可持續發展作為政黨的理論綱領和政策主張。此外,這些理念都有明確的理論基礎,并衍伸出一套新的科學理論體系和技術方法體系。這都有利于得到世界各國的認同。另一方面,可持續發展、綠色經濟等理念都是由國際組織各成員國通過協商、或由國際組織倡議提出,在提出伊始便得到了世界各國的廣泛認可。在推廣過程中,通過國際組織的平臺,更易于促成相關理念進一步達成共識、分享相關成果和成功經驗,進一步促進理念的傳播。

3、能夠解決各國共性問題并同時具有包容性的理念更容易產生國際社會共鳴,易于被接受和傳播。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提出發端于西方國家對于資源環境危機的認識。1992年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通過了 《21世紀議程》,主張將可持續發展列為國際社會議程中的優先項,這次會議重點討論了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等議題。在其后的二十年間,氣候變化、減少貧困、包容增長、綠色經濟等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議題也逐步整合到可持續發展的宏觀框架之中。綠色經濟的理念也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被西方國家視為尋求新的經濟增長、改變經濟結構以解決經濟衰退的切入點,里約+20峰會更是將綠色經濟明確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工具和重要路徑之一。在歐盟制定的綠色增長戰略中,也整合了氣候變化和清潔能源、可持續交通、可持續消費和生產、自然資源的保護和管理、公共衛生、社會融合和人口遷移、全球貧困和可持續發展挑戰等多個議題。上述理念的核心議題是大多數國家關注的內容和全球性問題,更易于在國際語體系中傳播。而在國際場合,雖然發展中國家面臨的挑戰與西方國家不同(其面臨的問題更多的是如何在資源環境惡化和社會公平退步的情況下繼續保持經濟增長,對于低收入國家來說減貧更是重中之重),但由于可持續發展、綠色經濟等理念中也對發展中國家的問題進行了突出強調,這些理念也逐漸得到了發展中國家被動或主動的歡迎。

4、由國際組織或獨立的國際機構推廣傳播相關理念。可持續發展、綠色經濟等相關理念均由國際組織提出,并在國際組織的平臺上進行推廣和傳播。值得一提的是,綠色增長的理念最初也是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在韓國政府的支持下于2005年提出,并在亞太地區進行推廣。為了推廣其理念,韓國政府支持成立了全球綠色增長研究所,并逐步促使其去韓國化和國際化。2012年6月在里約+20峰會期間該組織和其成員國簽署了作為國際組織的成立協議,并于當年10月正式成為了一個國際性的政府間組織。目前,全球綠色增長研究所已經成為獨立于韓國政府的國際機構,成為全球唯一一個僅致力于綠色增長理念傳播、科學研究、能力建設和知識分享的平臺,在亞太乃至全球發揮了重要影響力,并得到了聯合國環境署的積極認可。

5、重視建立國家、國際組織間的伙伴關系和政策對話。上述國際組織以及歐盟等國家和地區在推廣和傳播相關理念時,十分重視建立國家、國際組織間的伙伴關系和政策對話。例如,為了推動綠色經濟,聯合國環境署、聯合國工發組織、國際勞工組織和聯合國訓練研究所于2013年聯合啟動了綠色經濟行動伙伴關系計劃(PAGE),旨在全球范圍內推動綠色經濟的能力建設和政策創新。2014年3月,挪威、芬蘭、韓國、瑞士、瑞典和歐盟在由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阿聯酋)主辦的第一屆全球PAGE大會上宣布共同出資1100萬美元支持PAGE開展活動。全球綠色增長研究所也致力于建立全球范圍內的伙伴關系,截至2014年4月,該組織已有二十二個成員國,包括澳大利亞、丹麥、韓國、英國等發達國家,以及柬埔寨,哥斯達黎加,埃塞俄比亞等發展中國家。歐盟也積極通過政策對話等形式宣傳其可持續發展戰略以及環境治理、資源效率、生態創新等領域的具體做法和經驗,例如在2011年啟動了中歐環境治理項目,旨在與相關部委和地方伙伴展開對話并建立伙伴關系;2014年與中國環境保護部聯合實施了中歐政策對話二期生態文明制度創新項目等。

6、通過建立平臺增強相關理論知識和最佳實踐的分享。為了加強相關經驗的傳播和最佳實踐的分享,相關國際組織還積極建立知識分享平臺。例如,2012年,由世界銀行發起,在聯合國經發組織、環境署和全球綠色增長研究所參與下,建立了由超過三十個國際組織、研究機構與智庫構成的全球網絡——綠色增長知識平臺(GGKP)。這一平臺旨在通過合作與協調研究,建立在世界范圍內充分協商、廣泛認同的綠色增長理論體系, 為實踐者和決策者提供綠色經濟轉型所必要的政策指導以及良好的實踐經驗、分析工具和數據。2014年1月,該平臺得到瑞士政府的支持,在日內瓦環境署內設立了秘書處。綠色增長知識平臺建立后不久就吸收了眾多不同領域的“知識伙伴”,它們包括在地方、國家、地區和國際層面所開展的綠色增長和綠色經濟活動中十分活躍的處于領先地位的組織。2013-2014年期間的研究課題包括:貿易與競爭力,指標體系,技術與創新,以及財政手段等。每一個課題都配有一個研究委員會。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