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發電走進千家萬戶,家家都是發電站,百姓成為電老板,省了電費又能賣電賺錢,國家還補貼!早關注,早受益!
十八屆五中全會將于10月召開,會議主要議程是研究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十三五期間,太陽能光伏會有多大的
市場蛋糕?
中國經濟網財經評論員陳婺恩表示,此前制約太陽能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其成本比傳統的水電、風電更高,但預計未來5年到10年,光伏發電的成本將降到40%到50%,到時候光伏發電的市場競爭力將非常強。
陳婺恩分析指出:“從2015年上半年的情況看,光伏發電的市場規模大概在2000億元,而當十三五結束的時候,其規模有可能會提升到10000億元的水平。此外,在太陽能產業鏈的三大發展方向中,多晶硅是之前市場份額最大的一部分,而單晶硅則是未來發展潛力最大的一部分。”
能源互聯網時代即將來臨。對于光伏產業而言,能源互聯網主要涉及三個方面:其一,互聯網金融讓光伏電站實現了資產證券化,憑借低風險投資拿到低成本資金,從而推動行業發展;其二,當前,中國
電力改革實際上是電力市場化操作,發電和用電的即時數據通過光伏運維系統和控制中心,形成交易平臺數據;其三,通過光伏系統進入智能電網,進行家庭的能源管理。
對于家庭能源管理,用戶可通過手機APP對家中的電器設備進行遠程控制。比如在回家的路上,可以提前開啟空調、預熱電熱水器等,而這些使用的都是太陽能電力。
有屋頂,就能建光伏發電站,光伏發電讓普通人實現自發自用。而安裝了家庭光伏發電系統后,用戶更可以隨時了解電站當天的發電量、可減少的
碳排放量、電費收益等。
如此,普通人可自行生產、使用自發能源,同時還可進行能源交易。如果說光伏發電改變了人們生產和利用能源的方式,那么能源互聯網則改變了能源的供需匹配和交易方式,利用互聯網實現電流、資金流與信息流的互通。
未來,以光伏為代表的能源互聯網充滿無限的可能性,光伏發電的智能化應用將成為智能電力與智能城市的一個重要骨干和指標。與此同時,海量的用電數據將促使更多新的服務誕生,或者創造出全新的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