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碳交易市場投資邏輯
國內碳
減排市場的參與者可以分為:
碳減排和
碳交易等技術、設備和服務的需求方和供給方。需求方是在強制減排指標下需要進行
節能減排或者參與交易的各行業企業,覆蓋范圍廣。在國內
碳排放權建立的起步階段,這些企業受到的影響難以評估。一方面,需要區分碳交易市場的啟動對這些企業是提供了額外收益還是增添了減排負擔;另一方面,短期來看受益彈性都不大。
在
節能減排的背景下,特別是隨著碳交易市場的啟動,提供減排技術、設備和服務的供給方面臨的是一個增量市場,將直接受益。針對節能減排和碳交易的供給方,以碳交易市場建設為核心的碳減排產業鏈可以分為技術市場、設備市場和金融市場。三大細分板塊中,建議關注技術市場和設備市場兩個板塊。
碳金融市場的參與者是指直接參與碳交易市場經營以及碳資產的經營如碳經紀、碳資產的開發商、咨詢提供商等,這部分企業將從碳交易市場規模的擴大和交易量的提升中直接獲益。對碳金融市場而言,其建立和發展需要以相對成熟的碳交易市場為基礎。目前我國碳交易市場尚處起步階段,碳金融板塊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較高。
碳技術指與節能減排相關的技術和專利,主要是減排技術,其中最為關鍵的是碳捕捉和封存技術,目前主要應用于發電廠。在具體流程上,通過碳捕捉將二氧化碳從工業或相關能源的源分離出來,然后輸送到一個封存地點,并且長期與大氣隔絕的一個過程。國際能源署曾做過預算,碳捕捉技術在未來全球減排份額上能貢獻14%左右,僅落后于可再生能源及終端能效改善帶來的貢獻,在減排大趨勢下,碳捕捉必將成為趨勢。
隨著全國統一碳交易市場的建立,越來越多的工業企業和建筑物會被納入排控對象,這就意味著對企業自身減排的巨大需求,節能設備和服務的提供商將直接受益。在減排設備領域,建議關注市場廣闊的余熱利用和高效鍋爐領域。在減排技術主線下,建議關注中電遠達,相關公司還有凱美特氣;在減排設備主線下,建議關注中材節能和華光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