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加快碳金融市場建設
從全球角度和長遠發展來看,碳
減排將是一個爭奪新興
碳金融市場話語權的戰略
問題。當前,國際市場上碳金融已成為各國搶占低碳經濟制高點的關鍵,這一領域的競爭相繼在各金融機構展開。
原
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董事長熊焰曾表示,碳金融將成全球最大的市場,未來5-10年中國環境改革與金融改革相結合將會產生很大的產業和投資機會。中國環境產品服務的價格將大幅度提升,會催生一系列新的產業機會。
然而,缺少統一運作規范的
碳排放權市場,使得我國圍繞
碳交易產業的完整產業鏈無法形成,碳金融、碳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無法開展,碳定價也必然被虛置。現階段我國清潔發展機制(
CDM)市場主要以雙邊合作、遠期交易的形式開展,其回報來源于項目成功后所獲減排單位的轉讓,國內碳
排放權交易所和環境交易所尚未正式開展碳期貨和期權交易,碳排放權更多地表現為商品屬性。
雖然中國
CDM項目產生的核證減排交易量已經占到世界總成交量的80%左右,但是與發展迅速并日趨成熟的國際碳金融市場相比較,我國碳金融市場尚處于起步階段。
目前,在國家
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各地也加快了在碳金融市場的布局,并推出了多款碳金融產品。
今年6月30日,上海第二履約期順利結束,并成為國內首個連續兩年實現100%完成履約的試點城市。同月,《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借碳交易業務細則(試行)》發布,正式對外推出借碳交易業務。
據介紹,上海能源環境交易所此次推出的借碳交易機制,借入方無需在市場直接購買配額,只需要存入一定比例的保證金,因而可以以較低的成本獲得配額。借出方則可以以較低的風險盤活碳資產,獲得收益。總體而言,借碳機制有利于提高
碳市場的流動性,促進碳市場的發展。
“中國的碳市場還處在初級階段,不建議碳資產商大量‘拋售’
ccer,有關方面要大力研究推進綠色信貸,通過資產運營得到更持續健康的收益。”
香港排放權交易所市場推廣部主任李栩然此前在某
論壇上對記者表示,國內從事碳交易的企業大多是重資產行業,對流動資金有較強的需求,企業可以考慮將碳資產包裝,從而在新三板掛牌,或者在內地主板市場、香港市場掛牌上市。
今年7月以100%的企業履約率完成2014年履約的廣東,也加快發展碳金融產業。廣東目前已推出了碳交易法人賬戶透支、配額抵押融資兩項金融產品。數據顯示,2014年8月,華電廣州大學城新能源有限公司與浦發銀行簽署了抵押15萬噸配額、融資500萬元協議,2015年6月,企業還貸并解押15萬噸配額用于履約。
上市公司也在加快搶占碳金融市場。愛康科技自2014年底以來積極布局低碳發展戰略,投資參股
碳減排先鋒企業,深度布局全產業鏈;與環境交易所、商業銀行、證券公司達成戰略合作意向,就碳資產開發及管理、綠色金融創新、低碳金融平臺等領域展開深度合作。置信電氣更是一直在深耕碳金融領域,子公司置信碳資產是國家電網系統內惟一一家專業從事碳資產經營業務的公司。
“完善的碳金融體系不僅有助中國爭取碳交易的定價權,也是中國金融創新的一個方面。而且建立碳交易期貨市場,有利于中國形成獨立自主的碳交易價格形成機制,爭取碳交易的定價權,成為國際碳交易價格的創造者和領先者。”張國棟對記者指出,碳交易市場作為金融市場的一部分,它能夠滲透到其他產業領域,促進中國產業升級,引導科技創新和綠色經濟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