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網
我們呼吁
政策制定者能夠進一步加強電網的現代化,增加電網的開放能力,對關鍵的技術(尤其是儲能技術)進行補貼??稍偕茉幢仨殦碛懈剂弦粯拥碾娋W接入權利,電網必須吸納和管理分布式發電和間歇性的功率注入。其它方面的投資則必須包括對儲能和新的低碳能源技術的研究、開發和示范方面的支持。必須設法降低可再生能源技術和服務的國際貿易壁壘。
我們正處于低碳能源革命之中。德國已經證明了來自需求側的早期激勵能帶來的效果,中國則在供應側進行了強有力的刺激。2000年開始實施的德國《可再生能源法案》保證了太陽能和風力發電商長達20年的電網接入權利以及固定的上網電價。德國的
電力消費者在可再生能源開發、部署和接入十分昂貴的早期階段提供了大量的補貼,總額超過每年200億美元。2014年,盡管德國向鄰國的出口電量創歷史新高并正在逐漸淘汰核電,但其電力部門的
碳排放量卻是自1990年以來第二低的。
與此同時,中國的氣候、能源和工業政策推動了可再生能源技術生產規模的擴大,自2005年以來光伏發電的產量增長了超過100倍。因此,光伏組件價格的下降程度遠超預期。其它國家的措施也值得注意。美國有一半以上的州強制要求增加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比例,并在清潔電力計劃的要求下有進一步擴大這些項目的動力。
但是“一切照?!钡姆绞讲蛔阋詫崿F我們的目標。即便是德國——在陽光明媚的星期天下午(晴天且電力需求低),太陽能發電能夠滿足全德國50%以上的電力需求——每年仍然有超過一半的電力來自煤炭和天然氣。目前而言,很難保證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將會進一步降低?;剂系膬r格反復無常,如果煤炭和天然氣的價格下降,對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將會停滯不前。
設計欠佳的補貼方式會產生適得其反的作用,因為某些低碳技術比其它低碳技術有著更好的特性。由于能量密集的、基于化石燃料的生產過程和土地使用變化(如森林砍伐),有些生物質能甚至可能會增加凈排放量。水電大壩的水庫可能泄露甲烷,核電站則十分昂貴且有著巨大的潛在環境風險。當然,最糟糕的情況是直接對傳統化石燃料進行補貼。
在德國,電力需求低的晴天,太陽能發電能夠滿足全國50%以上的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