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深度解析我國能源消費結構和碳排放量

2014-5-9 23:17 來源: 遼寧碳排放權交易中心 |作者: 張博

經濟增長的規模效應可以被結構效應和技術效應抵消


    在這三種效應中,經濟增長的規模效應可以被結構效應和技術效應抵消,當規模效應占主導地位時,環境污染問題會增加,結構效應和技術效應占主導地位時,環境質量就會得到改善。通常情況下,經濟增長的結構效應和技術效應往往需要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國民收入具有較高的水平,國家和企業才有能力在研究和開發方面進行大量投入,實現技術的自主創新,從而達到經濟活動與環境的和諧發展。另外,只有當國民收入到達一定的高度,人們富裕之后,環境保護和治理污染的意識才會加強,對于有關環境保護的立法和政策措施的要求才會增加。因此,簡單的將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對立起來的觀點是不可取的。通過對三種效應的分析可以看出,如何發揮經濟增長的結構效應和技術效應,降低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峰值(拐點高度),應當成為現階段低碳經濟發展的重點,經濟增長是社會進步的原動力,只有通過結構優化和技術進步來降低規模效應所導致的環境問題,才能夠促使經濟活動與環境資源的均衡發展。

    從產業結構變動的角度來看,由于中國的工業化進程尚未完成,第二產業仍然是煤炭、石油等能源消費的主要部門,其碳排放量保持在46%左右,第三產業的發展并沒有對降低碳排放起到明顯的作用,經濟結構的優化對于節能減排具有很大的空間。從2000年以來,中國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了明顯的減少,并保持了比較平穩的發展,這與中國實行有力的環境保護措施,加大對污染的治理以及新能源的開發使用有著密切聯系,同時也說明了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優化能源結構和能源技術的開發利用方面存在著潛力。雖然技術進步對于經濟的高速增長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它大多集中在提高勞動生產效率上,對于降低碳排放的優勢并沒有發揮出來。因此,經濟增長對于環境的結構性效應和技術效應還不顯著,高速的經濟增長始終處于一種“高碳”的狀態,發揮經濟增長對環境的結構效應和技術效應對規模效應的抵消作用,是未來低碳經濟發展的方向。
12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