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年底的巴黎氣候大會只有三個月時間了,日前正在
北京訪問的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主席美國候選人克里斯·菲爾德8月25日對財新記者表示,他不認為這次大會將會達成“一致性的”全球氣候變化新協議,但是“肯定會有對未來產生深遠影響的措施出臺”。
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法國將主辦《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一次締約方會議(COP21),屆時全球196個締約方代表將匯聚巴黎。主辦國的主要目標之一是達成一個適用于所有締約方、具有法律效力的協議,將全球溫度上升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
“巴黎氣候大會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思考的機會,處于協議背后的其實是全球的人民,也正因為這樣,我們應該更好地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菲爾德說道。菲爾德期待看到,對于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氣候變化都具有推動作用的相關措施出臺。
IPCC是評估與氣候變化相關科學的國際機構。因此,菲爾德表示,IPCC其中一個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審閱全球所有有關氣候變化的著作,提煉出相關結論,供決策者參考。IPCC并不自行開展科學研究。這也是菲爾德此行到北京的目的之一,除了會見中國氣象局等有關單位外,他們也把中方一些專門研究氣候變化的科學家們列在了會見名單上。
“因為IPCC的科研屬性,對于今年底氣候大會最終的討論結果,我們是沒有辦法推動的。”菲爾德說道,“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讓決策者對于IPCC出臺的報告更有信心,確保大家都能夠明白報告中的所有內容,做出對未來氣候變化發展有利的措施。”
菲爾德表示,IPCC連接了世界各國政府和科學界,這種獨特的伙伴關系是一種強有力的機制,可幫助決策者確定關于氣候變化和應對方案,以及明晰大家知道什么和不知道什么。“非常慶幸地是,IPCC作為現有知識的參考已被世界各地的科學界和政府同意并接受。”菲爾德說道。
IPCC由世界氣象組織(WMO)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建立于1988年,旨在為決策者定期提供針對氣候變化的科學基礎、其影響和未來風險的評估、以及適應和緩和的可選方案。IPCC的運作方式是評估已發表的文獻,并不自行開展科學研究。針對所有研究結果,作者團隊在評估結論中使用明確界定的語言,描述它們的確定性。
菲爾德目前服務于IPCC第二工作組,是該組的聯合主席。IPCC第二工作組的主要任務為評估社會經濟體系和自然系統對氣候變化的脆弱性、氣候變化正負兩方面的后果和適應氣候變化的選擇方案。
此前任IPCC主席一職的是帕喬里,在任長達13年。因受到性騷擾指控,帕喬里于2015年2月24日宣布辭職。
下任IPCC主席選舉將于今年10月舉行。目前共有五名候選人,除了菲爾德,另外四人分別是瑞士伯爾尼大學氣候學家斯多克、比利時魯汶天主教大學研究員耶派塞、韓國高麗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經濟學家李洪松、以及奧地利維也納科技大學能源經濟學家納基斯諾維奇。
原標題:IPCC主席候選人:巴黎氣候峰會達成一致協議不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