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國外光伏發電的融資成本低,美國和德國的風光電實際電價都比中國高,德國的光伏上網電價甚至達到中國的三倍左右,仍然有競爭力,其根本原因是實現了化石能源發電環境成本的內部化,在歐洲、日本和美國燃煤發電越來越成為不受歡迎的
電力,天然氣發電、風力發電和光伏發電越來越受歡迎。所以中國發展包括光伏在內的可再生能源
問題,不是如何降低可再生能源成本問題,而是如何有效還原環境成本,不計算環境成本的可再生能源是永遠沒有競爭力的。
過去中國的能源戰略是安全、穩定、經濟、高效。政府關心能源的經濟性問題,結果就出現清潔的能源在中國很貴,大家用不起,大家都去用骯臟的能源,結果犧牲了環境,只能望“霧霾”興嘆。這也說明,能源的經濟性問題必須放在環境保護的大前提下來衡量。現在中國的能源戰略開始和國際同步了,也就是安全、高效和清潔。什么叫經濟?所有新的東西都是貴的,有成本限制就會妨礙技術進步。大部分的發達國家在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不講成本的問題,成本由
市場來決定。貴沒關系,用得起就行了。所以說在日本、在美國、在歐洲,大家都不覺得天然氣貴、光伏發電貴,只有中國覺得貴,這種局面應該改變了,中國總不能帶著陰霾實現現代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