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T行業:“互聯網+”引領信息化
工信部今年4月份才啟動了信息通信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的研究工作,研究課題包括:新常態下信息通信業發展的目標,信息通信業的增長模式,信息通信業基礎設施能力的提升,區域信息通信業協同發展,網絡業務發展與安全監管等14個重點
問題。6月份,工信部組織召開了信息通信行業“十三五”規劃工作專題會議,總結梳理了規劃前期預研工作,研究討論了信息通信行業“十三五”規劃工作方案。
1、“互聯網+”戰略及行業協同
2015年7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將“互聯網+”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并提出發展目標為:1)到2018年,互聯網與經濟社會各領域的融合發展進一步深化,基于互聯網的新業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動力,互聯網支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作用進一步增強,互聯網成為提供公共服務的重要手段,網絡經濟與實體經濟協同互動的發展格局基本形成。2)到2025年,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協同化的“互聯網+”產業生態體系基本完善,“互聯網+”新經濟形態初步形成,“互聯網+”成為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
“互聯網+”戰略立足電子信息通信行業,探索互聯網與農業、能源、制造業、普惠金融等各行業的協同與融合。而這無疑也將是“十三五”期間推動各行業信息化、互聯網化的發展方向。
2、大數據和云計算
部分相關細分行業的“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也已經陸續啟動。
中國的云計算產業近年來蓬勃發展,云計算的“十三五”規劃也起步較早。2014年8月份,工信部就開始了云計算“十三五”規劃的研究和編制,內容包括重點培育龍頭企業,打造完整的產業鏈;鼓勵有實力的大型企業兼并重組、集中資源;發揮龍頭企業對產業發展的帶動輻射作用,打造云計算產業鏈等。隨著云計算“十三五”規劃的編制完成,中國云計算產業將迎來黃金發展期。
今年7月31日,工信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組織召開了大數據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編制會議,討論了規劃編制的方案及安排。會議指出,大數據已經成為國家競爭力的重要體現,而我國的大數據產業在國際競爭中已嶄露頭角,未來存在更大的發展空間和發展機遇。做好大數據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對推進落實“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國家戰略、促進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會議要求大數據產業“十三五”規劃的編制,應當在工業大數據、大數據資源開放共享、大數據交易、大數據安全、大數據標準、大數據行業應用等領域開展專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