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碳市自2014年4月開啟以來,湖北
碳排放權交易試點依托碳
市場把碳資產盤活,一年多來,
碳金融創新率先取得重大突破,首單碳資產質押貸款、首支
碳基金、首筆配額托管、首個碳眾籌項目等多個全國之首在湖北碳市落地。
碳金融創新同時,積極探索基于
碳市場的農林生態補償機制,走出一條生態補償機制和低碳扶貧的道路。
湖北碳
排放權交易中心與美國環保協會合作,在神龍架林區和通山縣,開發林業
碳匯,統籌規劃了全省近200萬畝林業碳匯項目開發,預計碳匯收入近千萬元。“碳匯”交易是
碳交易的一部分。所謂森林“碳匯”,是指森林吸收CO2的能力。在這一交易中,需求方是工業企業;而在交易的另一端,“碳匯”的供給方是林業部門,其交易“產品”,就是通過造林而吸收的CO2總量。
在市場上,碳匯比
碳配額更便宜,有需求的工業企業會優先購買碳匯。“碳匯交易,不僅拓展了碳市場功能,同時推動了生態補償機制的建立。”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董事長陳志祥說。
同時,實施農村戶用沼氣低碳扶貧項目,統籌開發全省180萬口戶用沼氣,促進農村能源結構優化。目前,全省沼氣碳匯開發項目進展順利,已在國家自愿
減排信息平臺公示的項目達33個,預計開發
碳減排量932萬噸,收益近億元。
湖北基于碳市場的生態補償機制探索與創新,成為全省“兩型社會”建設和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的亮點,為國家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