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碳交易新政出臺加速市場激活 千億級產業藍圖即將開閘

2015-8-17 16:47 來源: 中國證券報

碳交易新政出臺加速市場激活千億級產業藍圖即將開閘

發改委網站近期披露,為加快建立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發改委研究起草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條例(草案)》,并將盡快提交國務院審議。有業內人士認為一個千億級的市場即將開閘,投資機構要做好準備,打好基礎,要不然會很被動。在全國碳市場開啟之前,投資機構可以先開展業務籌備,以免失去先機。

在經濟社會轉型、建設生態文明的過程中,碳市場所扮演的角色將會越來越重要。

碳市場的未來可期

中國碳市場的建設速度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想——3年前,中國碳市場尚是襁褓中的“嬰兒”,哇哇哭聲挺大,卻鮮見實質性進展。令人沒想到的是,只用了兩三年時間就長成為意氣風發的“少年”。如今,7家試點碳交易平臺競相發展,全國統一的碳市場也已呼之欲出。

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將在未來溫室氣體減排中承擔起核心作用。有機構預測,到2020年,中國每年碳排放許可的期貨市場價值將達600億至4000億元,現貨市場將達到10億至80億元。從數字上看,碳市場確實前景誘人,但中國碳市場本身并不成熟,在做好頂層設計的同時須放眼長遠,盡可能避免發達國家碳市場發展過程中所走的彎路——在碳排放額度與價格的確定上,歐盟碳排放交易市場是個值得反思的教訓。

從長遠看,未來碳市場發展應形成一個層次豐富、具有不斷創新能力的碳金融體系,比如包括產業綠色轉化所需要的金融服務、以可持續發展為標準的綠色信貸等。在產品領域,以碳資產為抵押延伸出的理財產品,碳基金、碳債券、碳信托等衍生產品,都是未來碳市場發展的方向。

盡管碳市場的未來可期,但相較于日交易額數百甚至上千億的其他交易市場,眼下年交易額僅有幾億元的碳市場卻不無尷尬。數據顯示,全國7個試點中,高履約率、高活躍度的北京年交易額僅為2.36億,交易額最大的湖北也只有3億元。控排企業的碳資產長期放在賬上不動,亟待激活。只有賦予碳配額更多的金融屬性,才能讓控排企業意識到參與碳市場不僅僅是碳排放權的買賣,更是獲得資金的重要手段。

2014年,國務院相繼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資本市場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工作的意見》、《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均提到鼓勵和支持社會投資碳配額市場。

一個成熟的交易市場,金融機構作為重要的投資機構,是實現市場流動性的重要保障。然而,碳市場比較單一的交易模式,卻在某種程度上遲滯了投資機構入場的腳步。

“從技術角度講,全國根本不需要那么多碳市場,在建立全國統一的碳市場過程中,應該對現有的試點進行整合。”在北京環境交易所總裁梅德文看來,現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其中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是通過各種手段促進環境問題的根本改善,最終還是要通過市場機制促進節能減排,現在無疑是啟動京津市場整合的最佳機遇期。

有業內人士認為一個千億級的市場即將開閘,投資機構要做好準備,打好基礎,要不然會很被動。在全國碳市場開啟之前,投資機構可以先開展業務籌備,以免失去先機。

為加快建立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發改委研究起草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條例(草案)》,并將盡快提交國務院審議。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條例的出臺將從法律層面提供保障,有助于各方碳排放權交易制度的實施、碳排放配額的分配。據介紹,發改委氣候司7月29日召開全國碳排放交易管理條例草案聽證會,重點就涉及的新設行政許可問題進行探討。氣候司介紹了草案的起草背景,并就涉及的碳排放配額分配管理制度、碳交易核查機構資質認定兩項新設行政許可作了說明。

按照中美氣候減排聲明,我國計劃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并計劃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據悉,我國將在2016年啟動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首批試點行業將包括鋼鐵電力等6大行業。此舉標志著容量高達千億元級的碳市場將正式開啟。

多地加快碳金融市場建設

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除了京津冀區域,上海、深圳等地也在加快碳金融市場建設,并且推出了多款碳金融產品。8月5日,上海市首單借碳交易簽約儀式舉行。6月30日,上海第二履約期順利結束,并成為國內首個連續兩年實現100%完成履約的試點城市。同月,《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借碳交易業務細則(試行)》發布,正式對外推出借碳交易業務。

除了借碳交易業務以外,上海今年推出了多項碳金融服務。4月8日,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完成上海碳市場首筆ccer交易。上海寶碳新能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作為賣家,與上海愛建信托有限責任公司以協議轉讓的方式完成。總體而言,借碳機制有利于提高碳市場的流動性,促進碳市場的發展。

另外據介紹,廣東將加強碳金融市場體系建設,計劃打造以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為平臺,金融機構和銀行為核心團隊的碳金融創新力量,在碳交易方面進行適度的金融創新,研究開發碳期權、遠期合約等衍生產品,開展碳期貨可行性研究等,同時將碳資產作為企業的新型融資工具,設計相配套的風險控制和價值評估體系,支持和鼓勵銀行、保險公司、基金公司等發展碳金融業務。

上海、北京、深圳、廣東、湖北、重慶等試點碳市場先后完成2014年度碳排放權的履約工作。據統計,96%以上的控排企業都能足額清繳配額,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市場運行總體平穩,這為建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基于順利的進展,碳交易全國統一市場也正呼之欲出。專家指出,盡管中國碳交易市場起步相對較晚,但以7大碳交易試點為核心的“國家隊”正跑步入場。當前,中國正面臨著巨大的節能減排任務,碳市場的建立恰恰能為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提供一個低成本、高效能的市場化機制。

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還將制訂碳排放權交易總量設定和配額分配方案,制定出臺重點行業企業碳排放核算報告標準,推進出臺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條例,研究制定相關的配套政策,積極開展碳交易相關宣傳和人才培訓,為實施全國性的碳排放交易奠定基礎。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