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2015年8月13日,中國自愿
減排交易信息平臺累計公示
ccer審定項目964個,與上期相比,新增134個;備案項目178個,與上期相比,沒有變化。減排量備案成功的項目為70個,與上期相比沒有變化。
按照項目地域分布區域,在提交審定公示的項目數量方面,有7個省份的項目數量超過50個(詳見下圖),分別是:
新疆(98個)繼續蟬聯第一名,項目數量與上期相比增加21個,分別是9個風電、11個光伏和1個廢能利用;
湖北(88個)也仍然保持第二名,項目數量與上期相比增加16個,分別是14個農村戶用沼氣、1個風電和1個水電;
貴州(63個)由上期的第九名越居第三名,項目數量與上期相比增加30個,分別是28個農村戶用沼氣和2個風電;
河北(61個)較上期名次上升一位,位居第五名,新增項目14個,分別是5個風電、11個光伏發電和2個
碳匯項目;
四川(53個)由上期的第三名下降到第六名,與上期相比,新增項目2個;
內蒙(52個)由上期的第四名下降到第七名,新增項目4個;
云南(51個)項目數量也邁入到“50”行列,較上期新增項目18個。
7個
碳交易試點的CCER項目數量總計155個,與上期相比增加18個。湖北(88個)仍然排名第一,新增項目數量為16個;廣東(32個)排名第二,新增項目數量為2個。其余試點項目數量與上期相比沒有變化,分別是:
北京(11個)、上海(10個)、
深圳(5個)、天津(4個)和重慶(5個)。
項目審定:
截止2015年8月13日,提交審定公示的項目數量已接近千位大關,共964個項目進入審定狀態,年估算減排量合計1.18億噸。
就各地區CCER項目年估算減排量而言,四川、
山西和貴州分別列居三甲,年估算減排量分別為1,398萬噸t CO2e, 1,083萬噸t CO2e和1,035萬噸t CO2e。 四川和貴州水電項目居多,且該項目類型減排量較大。另外還有較多數量的農村戶用沼氣項目;山西有較多的風電和煤層氣發電項目,能貢獻較多減排量。
就CCER項目類別而言,第一類項目項目數量(631個)已超過第三類項目(243個)的兩倍,占項目總數的67%。這一方面反映的項目業主開發新項目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
市場對CCER項目類型的偏好。因為北京和上海等試點已明確表示不接受第三類項目產生的減排量(2013年1月1日之前產生的減排量),為防止交易風險和降低開發成本,CCER開發機構越來越傾向于放棄第三類項目,轉投新項目。
就項目類型而言,可再生能源項目占到項目總數的70%。在964個公示項目中,風電項目326個,水電103個,光伏187個,生物質項目53個,地熱3個,可再生能源項目合計672個。除可再生能源外,戶用沼氣利用項目數量相對較多,共計147個,占公示項目總數的15%。其余項目類型的數量相對較少,詳見下圖。
項目備案和減排量備案:
截止到2015年8月13日,項目備案和減排量備案成功的項目與上期相比沒有變化,分別是178個和7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