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碳市場向全國碳交易中心邁進
從2013年底開始至今,
北京碳
市場已經完成了兩次履約。隨著全國統一
碳市場呼之欲出,北京作為“試點”的時間已經不多。
“活躍碳市”仍是近期北京環交所的目標。周丞表示,將致力于產品創新和渠道創新,進一步活躍市場,提高流動性。未來北京環境交易所會加強系統建設,進一步降低交易成本,為企業減負。“我們的目標是成為全國
碳交易的中心市場。”
北京市發改委負責人表示,北京已經構建了覆蓋碳交易全流程的
政策法規體系,率先開展了碳交易的執法,將
碳匯節能項目產生的碳
減排量以及中國核證減排量納入整個交易體系。允許履約機構和自然人參與碳交易。鼓勵開展
碳排放配額的抵質押融資、配額的回購式融資,配額托管等
碳金融的相關業務。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碳市場去年年底對個人投資者開放,現在已有幾十位個人投資者開戶。金融機構同樣躍躍欲試。以中信證券(22.12, -0.19, -0.85%)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正在成為北京碳市場中最活躍的力量。
去年12月30日,中信證券與北京華遠意通熱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簽署了國內首筆碳排放配額回購融資協議,融資總規模達1330萬元。標志著北京碳
排放權交易市場在碳金融產品創新方面又邁出實質性一步。
今年6月15日,中信證券與北京京能源創
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北京環境交易所正式簽署國內首筆碳排放權場外掉期合約,交易量為1萬噸。標志著北京實現了碳市場與金融市場的有機結合,有助于進一步發揮碳市場價格發現功能,拓寬交易參與人風險管理渠道。
業內人士普遍預計,隨著全國碳市場啟動,這個千億級市場將成為新風口,各種機構會蜂擁而至。
“北京環境交易所已經發展成為國內最重要和運作最規范的環境交易所之一。”對于北京碳市場的未來,北京環境交易所董事長朱戈有清醒的認識。他表示,北京環境交易所將扎實推進北京市碳交易試點,積極參與國家碳交易中心市場建設,努力將北京建設成為國內外有影響力的環境權益交易中心。(經濟日報記者 楊學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