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廣東以100%的企業履約率順利結束2014年度
碳排放履約期。作為國家低碳試點省和碳
排放權交易試點省,廣東一直著力探索有地方特色,可有效發揮政府、
市場和社會作用的碳
減排機制。2013年12月19日,廣東作為全國7個試點地區之一,正式啟動碳排放權交易。近兩年來,廣東
碳交易市場初具規模,成為僅次于歐盟、韓國的全球第三大碳交易市場,在探索運用市場機制實現低碳發展的道路上擔當了探路者和排頭兵。
碳排放配額有償發放
把時間拉回到2012年9月11日,作為全國第一個試點省份,廣東省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啟動,廣東4家
水泥企業在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平臺上,率先簽署了碳排放權配額認購書,以60元/噸的價格,共7800萬元認購了130萬噸碳排放權配額。
2013年12月19日,廣東省碳排放交易市場啟動,選取
電力、水泥、
鋼鐵、
石化4個行業約200家企業納入首批碳排放管理和交易范圍。在全國7個碳交易試點省市中,廣東是唯一采用配額免費發放和有償發放相結合的試點地區,企業配額的97%通過免費發放形式獲得。事實上就在2013年12月16日,廣東省碳排放配額首次有償發放在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成功舉行,成交300萬噸,金額達1.8億元。2014年7月,廣東省順利完成首年度履約工作,配額履約率達99.97%。
近兩年來,廣東通過多項舉措活躍市場交易,截至2015年7月27日,廣東省
碳市場累計成交配額在全國首次突破了2000萬噸,達到2058.68萬噸,總成交金額9.18億元,分別約占全國7個試點地區成交量的36.12%和成交額的45.28%。
廣東在推進碳交易的探索中不斷完善相關機制。不久前,廣東省下發了《廣東省2015年度碳排放配額分配實施方案》,進一步優化配額總量設定和分配機制,做到“優化存量、控制增量”,進一步完善配額有償發放機制。今天,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已成為全國規模最大也是唯一的有償配額發放競價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