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長三角15+1城市環境績效報告2015》發布

2015-8-3 14:33 來源: 中國環境報

環境治理能力指數 環境壓力是環境治理的動力

《報告》指出,環境治理能力是政府或環保部門采取一定的管理或技術措施,推動污染排放不斷減少、環境質量不斷改善、環境風險不斷降低、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程度不斷提升的能力。主要由污染防治能力、環境市場培育、信息公開水平等內容來反映。

治污能力與人均GDP正相關

《報告》分析了長三角15+1城市環境治理能力指數的排名。區域中心城市的環境治理能力指數較高,其中尤以上海最強,這表明城市治理能力與人均GDP水平正相關。同時,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區域中心城市環境壓力相對較重,公眾對環境保護的要求相對較高,更有動力進行環境管理創新,較早啟動排污權交易、污染責任險等措施,因此城市市場培育程度參差不齊。

參與《報告》研究的上海社會科學院生態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的劉新宇博士認為,近年來這16個城市的環保投入增長較快,污染防治設施日趨完善;更重要的是 “在環境管理方面有諸多創新”。如浙江省“五水共治”形成了各級黨政領導負責,整合多部門力量的環境管理機制。在環保市場方面,截至2013年,排污權交易已在長三角“15+1”城市全面展開(含上海碳交易);環境污染責任險、污染第三方治理得到推廣。

利用新媒體等方式公開信息

在信息公開方面,寧波“環境眼”公眾監督平臺、“杭州河道水質”App上線,空氣質量App、環保局微博和微信公眾號普遍開通。杭州、南京等組織都市圈環境共保、開發“陽光執法”信息系統,江蘇省實行流域雙向生態補償,嘉興、紹興等推行公眾“點單式執法”,也都可圈可點。

不過,劉新宇強調說:“長三角城市仍需付出更多努力完善環境管理機制。如各地排污權、碳交易等市場處于分割狀態,市場流動性差;不少環境數據在各城市之間口徑不統一,不具可比性。這些都需要通過加強長三角環保協作來解決。”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