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饋意見涉及7大方面
此次征求意見從6月10日至7月9日,歷時一個月。政界、學界和企業界等相關人士紛紛表示,目前,各方對征求意見稿主要存在以下7方面的爭議及意見。
一是環境稅使用權
問題。地方環保部門認為費改稅后,會使環保部門經費運轉困難,不利于地方環保執法支出。
四川一縣級環境監察大隊的工作人員說,他們單位的正式編制只有十幾個,但是干活的卻有30多人,比例基本是1:3。他坦言:“很多人的工資就是靠排污費和罰款來發的。如果把排污收費取消,全改為環境稅收,再由地方財政統一撥款。可是財政肯定不會給那么多錢,工資都發不出,環保部門的運轉就會非常困難。如果人都走了,以后更沒法干活,環保更沒人管了。”
馬軍表示,環保費改稅后,地方原本能夠比較自由支配的排污費收入就需要重新分配,環境稅帶來的財政收入肯定有一部分是要承擔“大氣十條”、“水十條”財政支出的,但也不能因此忽略了地方環保執法需要的支出,這種分配如何平衡還需要反復論證。
二是企業擔心要應付多頭。許多企業認為,費改稅后,企業會由對接一家變為對接兩個部門,徒勞增大工作量的同時,也會變相增加交款數額。
金沙江向家壩水電站一位工作人員透露,他們每年需要向環保部門交納80多萬元排污費。“以前這個工作可能只需要對接環保一個部門就能完成,可一旦改成環境稅,估計就需要對接環保和稅務兩個部門了,這相當于增加了工作量。”該工作人員同時坦言,“雖然以后環保部門不負責收錢了,但還是會進行污染物的監測、監督工作,我們則需要同時打點兩個部門,交的錢肯定會比現在多。”
還有企業表示,現有情況下再給企業增加一道稅,生產成本提高了,最后很多企業可能就會采取產品漲價的方式,來消化這部分稅負,其實還是相當于消費者買了單。
三是不清楚加倍征稅的具體操作方法。此次征求意見稿中,對超標、超總量排放的,提出加倍征稅,可以根據不同情況選擇按月交,也可以按季度或是按年交。對于此條規定,
河北省石家莊市一位印染企業老板表示擔心:“如果是按月征收的話,到底是只需要對檢查出超標當天的加倍征稅,其他天正常征稅,還是在1個月中,只要檢查出有超標現象,當月天數就要全部加倍征稅?”他認為,一旦形成法律條款,就應該清晰明了,具有可操作性。
四是強烈建議二氧化碳應該被列入征稅范圍。這一意見主要來自環境資源法、財稅法等專家學者。中國政法大學環境資源法研究所所長王燦發指出,環境稅法的征收范圍不夠全面。為了減少企業的污染排放,完全可以征收碳稅,但是此次沒有將碳稅納入進來,是一大缺憾。
“我們有很多專家都贊成應該收碳稅,雖然爭論過程一直很激烈,但是最后還是沒有能把這一項寫進征求意見稿中。”王燦發說。
“既然我們要把原來的排污費改造成環境稅,旨在強化環境保護,為何又把那個最有可能倒逼企業去
節能減排的二氧化碳征稅排除在外?”武漢大學稅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財稅法學研究會副會長熊偉對此提出質疑。同時他表示,環境稅收如果和原來征收排污費的立場、力度、節奏都沒有任何差異的話,那么耗時又費力開征環境保護稅就沒有多大必要了。
五是業界對于環境稅是否應該專款專用存在爭議。環境稅誰來使用?都用于哪些方面?企業界對此意見比較一致。晉煤晉豐公司總經理范健的想法代表了眾多企業的愿望。他說:“費改稅后,我們希望將環境稅能專門用于污染治理與環境資源的保護,列入環保專項資金進行管理,實行專款專用,加大對企業投資環保設施的扶持力度。”
大唐能源
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安全環保部主管蘇立國也認為,環境稅應專款專用,用于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同時還需配套監督機制。他同時稱:“建議國家在征收環境稅的同時,要建立稅收返還、減免甚至補貼機制,以此來鼓勵企業進行環保技術改造和產業升級。”
學界對環境稅是否應專款專用,則看法不一。國家環境咨詢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參事室當代綠色經濟研究中心顧問孫佑海認為,環境稅應該全部用于環境保護領域。而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則表示,環境稅的使用不應做專款專用處理,應該納入一般預算之中統籌使用。
六是環境稅收在全國推廣速度不宜過快。受訪者普遍認為,征收步伐不宜過快,應循序漸進,并借鑒國外成熟經驗。
蘇立國表示在有條件的地區可以先行開展試點工作。“用環境稅替代排污收費,在實施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應該基于我國經濟發展不平衡、地區經濟發展差距的實際情況進行統籌分析,建議在有條件的地區或相對成熟的行業先行試點后逐步推廣”蘇立國說,“當然,如果在實施過程中能夠按行業、地區進行細化,將會更好地體現出稅收的效率和公平。”
七是應考慮環境稅是否會加大低收入人群的負擔問題。加拿大麥啟泰律師事務所合伙人、中國業務部共同主席李欣恩律師指出,環境稅需要考慮的一大問題是對低收入人士的公平性。因為環境稅的征收關乎日常生活用品。在美國和加拿大,對于環境相關的消費稅,一般會對低收入家庭有所補助,以確保不把壓力加在低收入家庭中。
以上各類意見是否會被采納?環境稅法真正實施后,又是否能達到既定目標,通過稅收調節,使得在重點排污行業中掀起新一輪的治污高潮?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