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自主行動目標需替代能源
“我想用一種歷史的眼光看,中國提出的自主貢獻目標是一個偉大的創舉,應該說是做了前人沒有做過的事情,就此而言,這是有力度的。”鄒驥對于中國的
減排給予了較高認可。
但是,對于實現2030年的自主行動目標,業界仍然存在一些顧慮。單從煤炭消費來看,2014年,我國煤炭消費量約為35億噸。
對此,鄒驥認為,要想實現目標需要資源、資金、技術等,需要替代能源,比如需要天然氣替代煤,需要核能等。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4年能源消費數據顯示,核電發電量增長18.8%,水電發電量增長15.7%,火電發電量下降0.3%。煤炭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66.0%,水電、風電、核電、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16.9%。
不難看出,雖然非化石能源中,核電、水電發電量增長較快,但是,總的體量和煤炭消費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
鄒驥介紹,在未來10-15年的城鎮化過程中,高耗能、高排放材料使用,將帶來巨大的排放壓力;隨著收入增長,可能到2030年這段時間,在排放源上制造業占比會下降,以消費活動為基礎的建筑
交通的排放會增加,當前發達國家排放中三分之二是建筑、交通的排放,中國應做好布局,早做準備。
鄭保衛說:“(實現2030年的目標)困難肯定很大,尤其是設備和技術差距很大,一直在強調和國外的合作,主要就是設備和技術方面。”還有公眾意識
問題、異常氣候變化等,鄭保衛說,應該有這些方面的思想準備,把困難想得多一點,但是,實現目標還是完全有把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