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環(huán)保、氣候多重壓力之下,中國的二氧化碳
減排不斷提速。7月6日,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zhàn)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鄒驥做客中國政府網時指出,中國2020年后的減排力度將呈現(xiàn)加速增長的態(tài)勢,中國2005年到2020年之間的減排平均速率為每年減3.9%,而2020年到2030年間,中國的減排速率將達到4.4%。
同時,鄒驥強調,2030年中國非化石能源裝機預期是在2014年的基礎上增加9億千瓦左右,年均非化石能源裝機從2005年到2020年的4150萬千瓦,上升到2020年到2030年的6280萬千瓦。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鄭保衛(wèi)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說,中國在二氧化
碳減排方面的力度在加大,現(xiàn)在內部在做努力,排放峰值可能會提前到2027年。
2013年底在波蘭華沙召開的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第十九次締約方會議,邀請各國于2015年年底巴黎會議前盡早提交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
今年6月30日,中國政府向公約秘書處提交了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文件《強化應對氣候變化——中國國家自主貢獻》,成為第十五個提交國家自主貢獻的締約方。
中國確定的到2030年的自主行動目標是: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達峰;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45億立方米左右。中國還將繼續(xù)主動適應氣候變化,在農業(yè)、林業(yè)、水資源等重點領域和城市、沿海、生態(tài)脆弱地區(qū)形成有效抵御氣候變化風險的機制和能力,逐步完善預測預警和防災減災體系。
實際上,早在2009年11月25日,國務院就曾決定,到202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通過大力發(fā)展可再生能源、積極推進核電建設等行動,到2020年中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左右。
鄒驥認為,和2020年已有的減排承諾相比,中國2020年以后的減排力度將全面呈現(xiàn)加速增長的態(tài)勢,行動力度進一步增強。中國2005年到2020年之間的減排平均速率為每年減3.9%,而2020年到2030年間,中國的減排速率將達到4.4%,每年下降速度是增速狀態(tài)。
同時,鄒驥介紹,2030年中國非化石能源裝機預期是在2014年的基礎上增加9億千瓦左右,遠高于美歐的同期水平,年均非化石能源裝機從2005年到2020年的4150萬千瓦,上升到2020年到2030年的6280萬千瓦。
對此,鄭保衛(wèi)稱,在能源方面,風電、水電、核電等都在努力發(fā)展,其中,風電開發(fā)的力度會多更一些,實現(xiàn)目標應該還是有把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