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挑戰人類
氣候變化帶來了一系列連鎖反應。各地主要河流徑流量減少或變化不穩定,水土流失、生態退化、物種遷移等生態惡化程度加深,大氣環境容量降低,風能和太陽能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受到制約。溫度持續上升使冰山大面積消融,全球范圍內極端氣候事件頻繁增加。
此外,氣候變化對城市發展與工程建設也產生很大影響。氣候變暖使城市熱島效應加劇,冷空氣活動與風速減弱更容易形成霧霾天氣,不利于大氣污染物擴散與稀釋;水溫升高加速微生物繁殖和水體富
營養化,使得城市環境更加脆弱,需要調整城市布局與規劃,加強城市環境保護。氣溫升高,降水時空分布改變,凍土層變淺,以及極端天氣事件多發對交通、供電、通信、供水、供熱、供氣等基礎設施建設與運行產生顯著影響。氣候變暖使建筑工程的施工期延長,地基、防水、隔熱、通風等許多工程技術標準需要修訂。
暴露性強的旅游、交通
運輸、采礦等產業對氣候變暖與極端事件更加敏感。氣候變暖有利于高寒地區交通運輸和旅游業發展,對低緯度炎熱地區不利。降水減少嚴重制約高耗水產業,霧霾天氣增多和水
體富營養化要求對高污染產業采取更加嚴格的限制措施。農業生產布局改變影響到以農產品[-4.77% 資金 研報]為原料的加工業。降水時空分布、太陽輻射和風速的改變影響到水電、風能與太陽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生產的格局。氣候變化導致不利因素為主的產業就業機會減少。氣候變化使不同區域之間資源稟賦與環境容量的差異擴大,加劇國家間和區域間經濟、社會發展及貿易的不平衡。氣候變化敏感脆弱地區甚至會產生氣候貧困與氣候難民。
氣候變暖雖然有利于高寒地區人群出行與活動,與寒冷相關的某些疾病減少,但有害生物也在向北擴展蔓延,總體上對人體健康的負面影響較多,尤其是低緯度地區;氣候變化將改變農產品營養結構和優勢產地分布,使人們的食欲和飲食習慣發生改變,從而影響到人體養分攝入和健康水平,尤其是氣候變化敏感生態脆弱地區的居民;氣候異常和極端事件頻繁發生使生態系統的不穩定性增加,生物多樣性減少,一些珍稀物種瀕臨滅絕;氣候變暖和經濟全球化使得外來有害物種入侵更加嚴重等等,氣候變化已經成為人類面臨的最大環境危機。
雖然采取適當措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消減氣候變化的不利影響,但如氣候變化過于劇烈或速度過快,人類適應氣候變化的難度就會明顯加大;如果增溫超過4℃,甚至有可能超出自然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經濟系統的現有適應能力,造成災難性的后果。
面對氣候急劇變化的嚴峻挑戰,國際社會展開了全方位、深層次的密集行動,許多負責任而有遠見的國家正試圖通過共同的努力,本著“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達成全球協作一致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雖然目前溫室氣體人均排放水平不高,又處于工業化與城市化發展階段,能源消耗不可避免還要增加,但也應千方百計提高能源效率和盡快越過峰值,同時積極參與適應氣候變化的行動。這也正是人們對今年巴黎氣候大會的期待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