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所長王毅發言 中國網董寧攝
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舉辦的“第四屆全球智庫峰會”于6月26-27日在
北京中國大飯店舉行。本屆峰會主題為“全球可持續發展——2015年后新路徑”,中國網對本次峰會進行了全程報道。
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所長、全國人大常委王毅在平行綜合
論壇一氣候變化會上表示王毅:要循序漸進的推進碳
市場的建設。他認為,我們在關于中國經濟改革的決定當中,要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包括在環境這塊要建立更多的環境要素市場。但是,我們知道在全世界范圍內,新興環境要素市場成功的案例并不多,而且條件非常苛刻的,包括像
碳市場的
問題。中國已經開展了碳市場相關試點的7個省市,這7個省市有的做的最好的都是像北京、
深圳這樣的發達地區,但實際上這里有很多的問題。一是碳市場制度安排相當貧乏,質量非常有限。二是區域差異太大,區域之間怎么考慮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三是現在仍然沒有一個總量的控制,沒有總量就沒有稀缺性,沒有稀缺性就沒有很好的產品,就沒有很好的價格的信號。所以,我們還有很多要做的工作。盡管發改委希望能夠盡快推進碳市場的相關建設,但是中國碳市場至關重要,成功影響大,假如出問題,同樣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建議中國碳市場不要急于建立全國的市場,應該有一個標志性,應該循序漸進的推進,能夠推動一個案例到區域性碳市場。比如京津冀地區建立區域性碳市場,再從區域性碳市場再過渡到全國。通過技術改進、管理能力提高,不斷促進碳市場良性健康發展。
以下為演講實錄:
王毅:
各位嘉賓、各位代表,大家早上好。非常感謝魏理事長的介紹,也感謝國經中心的邀請參加這么重要的全球的智庫論壇。因為時間的關系,我想談幾個觀點。第一,今天的主題是關于氣候變化和綠色增長,其實都是特別長期的變化過程。所以,我的第一個觀點,對于中國特別是一個大國來說,應該科學的認識長期發展的環境與發展之間的相互關系是什么,包括對未來10-20年,氣候變化對中國的影響是什么。所以,這里需要進行科學分析,包括需要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來研究。去年在中美氣候談判專家對話的時候,我也在介紹中國社會發展的情景,包括氣候變化的相關情景。
2015-06-27 09:39:26
王毅:
其中有幾個基本的結論:
第一,中國人口資源消耗,包括
碳排放大概未來10-20年之間相繼達到峰值,這是一個基本結論,包括人口,這是一個綜合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