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案例解析企業如何怎么如何將自己的“碳指標”賣出去來賺錢

2014-5-2 16:42 來源: 中國碳排放交易網

金隅集團是北京首家成功完成碳交易的企業。金隅集團旗下的兩家水泥廠,預計至2012年將實現減排33萬噸,可從碳交易上獲利約330萬美元。
在金隅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付秋濤的記憶里,這兩家水泥廠的碳交易實際上并不是一個復雜的事,“整個交易過程非常簡單”是付秋濤對碳交易的總結。

實際上,金隅結緣碳交易很早,2002年,付秋濤就已經開始關注碳交易的有關內容,只是由于美國態度明暗不定,所以直到2005年,該議案才正式實施。付秋濤說:“從2002年開始,金隅集團在建設項目的時候就已經在為碳交易做積極準備了。”

6年前,就有中介找到金隅集團,因為金隅集團旗下水泥廠工藝過程減排二氧化碳技術改造屬于CDM的項目類型,所以,他們建議金隅集團把節約出來的碳排放賣掉,英國益可集團的出現把金隅集團的積極準備變成了現實。

2006年7月,金隅集團和益可集團簽訂條約,對買賣的碳價格以及減排數量等內容作了明確規定。在這之前,金隅集團已經接受了國家發改委、環保局等相關部委的嚴格審核,金隅先進的低溫余熱發電系統讓金隅順利通關。

據金隅的相關負責人介紹,曾有企業給出金隅5歐元/噸碳的價格,10歐元/噸是最后討價還價的結果。之后的三年時間,金隅集團都是在靜靜地等待中,直到2009年,碳交易在金隅集團才成為有收益的項目。

因為考慮到CDM政策的不確定性,所以金隅和益可的協議只簽到2012年,即《京都議定書》的結束期。

金隅集團的成功,專家稱,關鍵在于它不僅提前積極布局,在建設項目時就運用了先進的生產技術,為以后的節能減排鋪墊了良好的基礎,還因為它得到了中介機構的幫助,之后的三年,都是中介機構在履行他們的義務,幫助金隅集團辦理各種相關手續。所以成就了金隅集團成功碳交易的故事。

目前中國市場的企業碳交易基本上都是依賴中介完成的,例如:賀州市金斗電力發展有限公司通過聯合國國際環保基金會,將水電站9000千瓦的減排指標賣給日本三菱重工,獲得了10年里每年100多萬元的交易額,合計1000多萬元。

不過,金隅集團可不像金斗電力這般對買家知根知底,它的碳最終被益可集團轉賣給誰,金隅并不知道。記者調查發現,活躍在中國市場的中介基本上都是國外基金或者銀行,他們從中國企業這里低價購買碳,然后高價賣給歐洲企業,如今歐洲市場碳的價格約為20歐元/噸,所以,中國的碳被認為賣便宜了。

對于這樣的賣碳,中國的企業也有自己的隱憂。金隅集團認為2012年以后,國家會對企業進行新的碳排放量的規定,如今賣掉的碳已經是企業節能減排的較高水準,那么,新的指標下來以后,還有碳可以賣嗎?

這也是當下很多賣碳企業的擔心,而且碳交易獲益的時間最少都需要2年,所以時間很快滑到了2010年,對于馬上于2012年到期的《京都議定書》,一些企業已經出現了猶豫,賣還是不賣,成為這個時節減排企業討論的議題。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