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制不可能就大面積鋪開,只能是在行業或者地區先試點。全球范圍內,
電力行業都是各國
碳排放的大戶,無論是歐盟,還是美國,強制
減排都是先拿它開刀。不過,不同于美國和歐洲,中國的電力企業在開始
碳交易以前,煤、電、天然氣和石油的真正的
市場化交易還沒有出現,因此,就交易本身,還需要大量的能力建設。
人民大學環境學院教授鄒驥表示,未來發展
碳市場,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法就是引入“雙軌制”,根據實際情況,對
碳指標分別進行行政區域和行業的分解。
為什么要實行“雙軌制”?鄒驥認為,按照行政區域來分解減排指標,就意味著碳市場被地域分割了,比如上海的指標很難賣給
江蘇,交易所也只能做本地交易。這就成為了發展統一開放的碳市場的先天不足。
鄒驥進而表示,如果按照行政區域和行業的分解,比如像電力、石油
化工這些行業可以剝離出來,進行垂直型管理。像哈爾濱電廠就可以和南方電網來做交易,這樣交易機會可以多一些。這樣從指標分解上做文章就可以為國內碳市場的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
鄒驥稱,這種雙軌制,相當于一部分仍然通過行政區域分解指標,一部分則仿照歐盟這樣通過市場來分配。尤其是像電力、
石化等集中排放大戶,因為行業本身和行政區域關系實際上也不是特別密切,所以可以通過行業來分解指標。
而一些如建筑、
交通等基建行業,由于和地區發展
政策、規劃密切相關,政府介入程度較大,所以可以通過地方政府來分解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