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石龍壩緩緩走出的中國水電,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新階段。我國曾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和“三線建設”時期掀起了兩次水電建設的高潮,自力更生建設了一批中小型水電站以及新安江、三門峽、劉家峽、丹江口、烏江渡、葛洲壩等大型水電站。
1982年開工建設的魯布革水電站開創了我國項目管理體制和建設模式的先河,形成了“魯布革沖擊波”,這個沖擊波帶領廣蓄、巖灘、漫灣、水口、隔河巖5個百萬千瓦級水電站紛紛實行了業主負責制、招標承包制、建設監理制的管理模式,使他們被業內譽為“五朵金花”。根據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建立社會主義
市場經濟體制和《公司法》,對清江、五凌、烏江、黃河上游等公司進行了改制,完成了水電建設從業主負責制到項目法人責任制的根本轉變,極大地推動了水電建設的發展。三峽水利樞紐的開工建設,使百年三峽夢想變為現實;不僅如此,它的全部建成投產,使它打上了“世界第一”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