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不知道有多少人出現了嗓子或眼睛的不舒服,你可能以為是火熱的天氣造成的,但weatherman信欣(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首席)告訴我,可能是與近日北京臭氧濃度升高有關,北京有可能遭遇了光化學煙霧!!
這個煙霧是什么東東?聽起來向某些化學武器,經過weatherman深入淺出的解釋,加上百度、google的幫忙,小編給大家好好說一下這個光化學煙霧,大部分內容轉自weatherman。
什么是光化學煙霧?
光化學煙霧是在適合的氣象條件下,大氣中的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等一次污染物在陽光(紫外光)的作用下發生光化學反應,生成高濃度臭氧及過氧乙酰硝酸酯、醛、酮、酸、細粒子氣溶膠等二次污染物,形成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共存的污染現象。
是不是聽暈了,文科生呢,請腦補生化類電影里,病毒生存一段時間遇到人體的某些環境進行了復雜的變異。理科生請看下圖
臭氧的濃度升高是光化學煙霧污染的標志,大家查詢空氣質量時,要多留意臭氧的濃度!
潛在的危險看不見的危害
光化學煙霧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質,對人體造成的危害肉眼看不見。比較典型的就是臭氧。
我們小學的時候就學習,臭氧層中的臭氧是保護地球的衛士,但是這種近地面由污染物變異產生的臭氧確是百害無一利,圖說臭氧n宗罪:
光化學煙霧最早在20世紀40年代的美國洛杉磯被發現,當地許多人出現眼睛痛、頭痛、呼吸困難等癥狀,就是有名的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在我國,隨著汽車保有量逐漸增多,其排放產生的一次污染物也逐漸增多,具有潛在的光化學煙霧危險性。
夏季高發減少下午時段外出
目前,光化學煙霧在我國尚未形成明確的標準,媒體報道的也比較少,不過等到大家都重視了,
問題肯定已經是嚴重了,要提前關注,了解防范方法。首先還是從臭氧的規律說起,看不懂的請直接看結論。
月變化——夏季較高
下圖為北京多年臭氧月平均濃度廓線圖(高度從地表到邊界層上部),從圖中可以看出邊界層臭氧濃度明顯的月變化規律,1月最小然后逐月增長,增長幅度逐漸增大,到6月,臭氧濃度達到最大,然后又開始逐月減小,同樣減小的幅度逐月減小,到1月達到最小。屬于夏季的月份大氣臭氧濃度值都比較高。
日變化——午后最高
作為一種典型的光化學反應產物,臭氧濃度高低與其和其前體物和氣象條件的關系極為密切,有著明顯的日變化規律,屬于單峰型,濃度一般早晨6到7時達到最低值,之后濃度迅速上升,下午14點到15點出現最大值,隨后開始下降直到次日凌晨再次開始循環。
影響的主要氣象要素——
高溫、低濕、低風速有助于光化學反應生成臭氧。
夏季,溫度相對高,空氣流動差,日光照射強,基本無云,更容易出現光化學污染!
車尾氣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氫化合物在強烈日照下反應,下午的時段臭氧濃度可能還會較高。
最好減少下午時段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