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環保公益訴訟落實相關法律制度迫在眉睫

2015-5-24 16:58 來源: 人民日報 |作者: 寇江澤

“環保公益訴訟落實相關法律制度迫在眉睫”


近日,“福建南平生態破壞案”在當地中級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這是新環保法實施后的首例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

根據已經生效的刑事判決,被告人謝某等三人未經批準,在南平市延平區葫蘆山開采礦石并擴大塘口,導致19.44畝植被被嚴重破壞。2014年7月,南平市延平區人民法院判處三被告人有期徒刑。被告人雖已承擔刑責,但不足以補償環境污染對當地環境與百姓的侵害,今年1月1日,環保民間組織“自然之友”和“福建綠家園”依據新修訂的環保法,向南平中院提起環境民事公益訴訟。

新環保法已經實施近半年,本以為環境公益訴訟案件會出現“井噴”,但首例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最近才開庭,讓人感到有些意外。截至今年3月份,包括此案在內,只有3家環保民間組織提起了環境公益訴訟,另一家是中華環保聯合會,也只提起3起。

公益訴訟是指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對違反法律、侵犯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向法院提起訴訟,尋求司法救濟,其目的主要是為了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由于破壞環境的行為往往沒有特定受害者,環境公益訴訟的意義尤為重大,是保護環境的重要武器。新環保法首次明確界定了環境公益訴訟的主體資格:依法在設區的市級以上政府民政部門登記,專門從事環境保護公益活動連續5年以上,且無違法記錄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有資格提起公益訴訟。目前,符合新環保法及司法解釋、可提起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的社會組織,全國大約有700個。

新環保法頒布實施以來,不少地方設立了專門的環境案件審判庭,環保民間組織參與環境公益訴訟的大環境得到極大優化,但環境公益訴訟案件仍然寥寥無幾。

分析其中原因,一方面是環保組織自身的問題。訴訟是專業性很強的活動,對當事人的訴訟能力和法律專業能力也有著較高要求,同時,訴訟成本動輒數十萬元,大部分環保組織都沒有這樣的經濟實力。資金不足、專業人員欠缺,導致不少環保民間組織沒有能力開展環境公益訴訟。另一方面,雖然立案等環節手續得以簡化,但地方保護仍然是環境維權的瓶頸。一些環境違法事件中,不乏重點企業、納稅大戶的身影,部分地方政府采取包庇、縱容的態度,導致公益訴訟求告無門。

面對挑戰,環保組織要練好“內功”,籌集資金,提高專業能力。但是,單靠環保組織自身的努力還遠遠不夠。在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司法是解決環境問題的一個主要途徑。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持續推進,地方政府應更加重視調動環保組織的積極性,以更好地發揮法律制度的作用。環保組織資金不足,政府不妨多購買環保服務,環保組織能力欠缺,有關部門不妨多些培訓輔導。

環境公益訴訟制度近年來備受關注。經過多年的艱辛實踐,在新環保法實施后,環保組織參與環境公益訴訟才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但徒法不足以自行,斬污劍還要用起來才行,切實落實相關法律制度迫在眉睫。

原標題:環保公益訴訟當亮劍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